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53

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文艺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学的基本问题。对此,国内外学术界无限夸大主体性,拒斥客体性,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p><p>A. 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p>B. 认为现实的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C. 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p><p>D. 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认为现实的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是二元论D.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是不可知论。B C 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p><p>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p><p>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人们的关系,A观点错误,辩证法是主观范畴,题干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说明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B观点符合题意,C观点无关,D观点错误,哲学和辩证法是不同的,故答案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p><p>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p><p>C.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D.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因此选B。A是不可知论的观点,不选。C、D均不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3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p><p>A.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p><p>C.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选B。A、C为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为不可知论,也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神仙,更没有鬼。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是</p><p>①存在就是被感知</p><p>②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本题。①②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③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p><p>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 “形 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p><p>C.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 “物是观念的集合”</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D观点与题意不符;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正确反映了该问题;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没有正确反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p><p>①哲学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p><p>②生活处处有哲学</p><p>③哲学知道生活  </p><p>④哲学就是爱智之学</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故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①②适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是不科学的;④说法正确但不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p><p>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神创论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极其荒谬的,②③④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5月15 13《人民13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这说明(   )</p><p>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这说明人们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为C。A观点错误,思维依赖存在,但是存在是不依赖思维的。思维对存在有正确反映也有错误反映,B也错误。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08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同一的发展模式。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说明(   )</p><p>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p><p>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各地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体现了存在决定着思维,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选A。材料没有体现思维影响着存在,B不选。C观点错误,思维依赖存在,但是存在是不依赖思维的。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即存在,D观点也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曾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p><p>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p><p>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p><p>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毛泽东的观点主要说明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B。A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不选。C、D均没有体现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也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这说明(    )</p><p>A. 世界的本质是火</p><p>B. 神创造世界的观念不存在</p><p>C. 事物都有发展过程</p><p>D. 世界是物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这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正确答案是D,ABC都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它的先驱传给它而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p><p>A. 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p><p>B. 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p><p>C. 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p><p>D. 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故排除。C选项的表述错误,排除。D选项哲学理论的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而不是完全抛弃已有的思想材料。故D排除,正确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思是说</p><p>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p><p>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p><p>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p><p>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就是强调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哲学并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并不是具体科学,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水是万物的本质”、“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p><p>A.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p><p>B. 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p><p>C.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D. 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形而上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故认为世界起源于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适合题意;B、C、D均不适合题目要求,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77.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1.2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303.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物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0.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观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30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p></td></tr><tr style="height:21.7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派别</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9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10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33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区别</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d style="width:9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p></td><td style="width:10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44.2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评价</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p></td><td style="width:9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td><td style="width:10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而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奥运会是—种“生活的哲学”说明</p><p>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p><p>B.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p><p>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科学</p><p>D.哲学是对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A观点错误,哲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真正的哲学才是精华,D观点错误,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思考,故答案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本义是指</p><p>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含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故D观点符合题意,A、B、C均不是哲学的本义,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p><p>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p><p>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p><p>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A、B、D正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是科学的,故C错误。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a0;&#xa0;&#xa0;(&#xa0;&#xa0;&#xa0;)</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p><p>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p><p>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注意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例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概括为原子,可见B古代是错误的,故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谈到:“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科学的哲学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方法论的指导  </p><p>④我们在工作中的一切行为和认识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p><p>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p><p>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p><p>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适合题意;A、B、D均是错误的,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70.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26.2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27.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2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p><p>①唯心主义是现实存在的学说   </p><p>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p><p>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改造世界</p><p>④以唯心主义为指导能正确认识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地夸大其中某一个片段,就会导致唯心主义。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但是,如果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人们的思维离不开概念,但是,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是现实存在的学说 ,但片面夸大意识作用,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①②适合题意;唯心主义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错了,故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④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哲学 (&#xa0;&#xa0;&#xa0;&#xa0;)</p><p>A. 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 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p><p>C. 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p><p>D. 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不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真正地哲学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体现了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没有强调哲学的产生,而是强调哲学的作用,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济源煤业公司有一个矿亭在新疆,因为当地没有烧纸,公司领导不惜花钱,从济源运送两车冥纸,带着神汉神婆坐飞机到新疆,烧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灵“保佑平安”。该公司领导的做法体现了他具有(     )</p><p>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p><p>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材料中企求神灵“保佑平安”中的“神灵”属于一种客观精神,这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故选D。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p><p>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p><p>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p><p>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符合题意,应选;A、B不符题意,不选;D错误,不选,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北朝时期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十八世纪英国主教贝克莱说:“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p><p>从哲学上看,范缜和贝克莱分别属于什么派别?这两个派别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范缜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分别代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而贝克莱“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强调世界的本原是思维的,先有思维后有存在,思维决定存在。</p><p>这两个派别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与物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展开的。</p><p>【解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恩格斯指出: 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p><p>材料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从古迄今,没有哪一种科学知识体系不是实际上以某种哲学为指导的,也没有哪一个科学家不是实际上具有某种哲学信仰的,所不同的仅仅表现在自觉的程度上。</p><p>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联系的?(12分)</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材料一中“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说明了这一点。</p><p>(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材料二中“没有哪一种科学知识体系不是实际上以某种哲学为指导的,也没有哪一个科学家不是实际上具有某种哲学信仰的,所不同的仅仅表现在自觉的程度上。”</p><p>【解析】本题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为背景,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联系有关知识。确定了范围,然后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两个方面加以回答。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把材料与原理结合起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叙述唯物主义的基本派别及其主要思想,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以及主要思想,请举例说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唯物主义,主要思想:将世界的本原简单的认为是具体物质,比如水、火、五行等等。举例:中国古代的道家五行思想,古希腊的赫特克里特的世界是一团活火的思想。</p><p>(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主要思想:将世界的本原认为是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历史上的唯心局限等等。举例:拉美特里,提出人是机器的观点。</p><p>(3)现代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举例:马克思主义等等。</p><p>     唯心主义:(1)客观唯心主义:主要思想:认为客观意识、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举例:上帝的思想。</p><p>(2)主观唯心主义:只要思想:认为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思想是世界的本原。举例:我思故我在。</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主要思想,并且举例说明,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