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8日,第五届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此次文博会展览面积逾10万平方米,共7大主题展馆,对中外文化、民俗文化、动漫文化、艺术品收藏等180多个行业进行展示。开幕当天吸引市民近10万人次,现场交易9000余万元,这表明( )</p><p>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p>B. 文化产业创造了物质财富</p><p>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D.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故排除。选项D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5日,以“清新福建·绿色宁德·山水福安”为主题的第六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在福安市隆重开幕,有望打造福建旅游新的增长极。材料表明( )</p><p>A.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C. 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影响是双重性质的,因此推动说法错误,故排除。选项B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韩国媒体评论说,不了解长征,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p><p>A. 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p><p>B. 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p><p>C.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D. 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涌现许多网络热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duang”“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p><p>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p><p>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始终是同步的</p><p>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p><p>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网络热词的产生、传播和使用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社会作用,排除;B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排除;C说法错误,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不具有阶级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巴西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p><p>①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p><p>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③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p><p>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体现了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也意味着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文化是来源于社会实践,②不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①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效率的媒介形式。以QQ、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新媒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p><p>②QQ、微博、微信等已不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 </p><p>③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p><p>④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创新,吸纳新媒体的优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是错误的,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国家,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极其重要的事业。小学、中学教育使人掌握基础知识;高等教育更是分类齐全、专业细分,向学生传授专门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没有教育,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告诉我们( )</p><p>A. 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p><p>B. 优秀的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p><p>C. 国家必须重视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p><p>D. 传播知识是教育的唯一功能</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教育属于文化活动,不能起决定作用,故排除。选项B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选择、创造的功能,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画家曾说过,日本某一个山洞壁画只有100年的历史,但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可在中国,无数的人在魏晋时代的洞窟里想呆多长时间就呆多长时间,浊重的呼吸使1 500年前的壁画发黑变软。这说明( )</p><p>A. 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坚持适度原则</p><p>B.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难以统一的</p><p>C.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p><p>D.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过快</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应该是从实际出发,故排除。选项D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莫振高,怀着投身教育回报社会的信念,生前坚持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 圆了上学梦。这表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p><p>A.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终身产生深远影响</p><p>B.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p><p>C. 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p><p>D.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观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莫振高的事迹说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终身产生深远影响,故A选项符合题意;B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排除;D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9月,一部诋毁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先生的美国电影在全球引发了反美浪潮。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A. 世界文化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p><p>B. 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p><p>C.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睦共处</p><p>D. 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文化融合不等于文化趋同,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错在从根本上解决。选项D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明之间存在着文明的冲突,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p><p>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p><p>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p><p>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p><p>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③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因人而异,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故排除。选项④说法否定了文化影响的双重性质,故排除。选项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p><p>①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自动交会对接 </p><p>②2016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p><p>③淘宝商家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节 </p><p>④2016年10月1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根据文化的定义可知题肢①④属于文化现象;题肢②属于政治现象,并非文化现象,排除;题肢③属于经济现象,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下,“we are 伐木累”“Duang”“洪荒之力” “蓝瘦香菇”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表明( )</p><p>A. 文化是自然产生的</p><p>B.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C.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p><p>D. 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有意识和非意识之分,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这样缩小了文字的范围,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在2015年12月20-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却触动了众多文化学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p><p>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城市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 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暗淡。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p><p>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④文化塑造人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p><p>【解析】本题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为话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因此文化的社会作用又包括文化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知识。文化对人的作用主要包括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央视推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古建筑专家眼里,它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历史学者心中,它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后人深刻启迪;民俗学者评价,它展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则点燃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那丝愁绪。</p><p>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p><p> </p></div></div>
<div><p>【答案】(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p><p>(2)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p><p> (3)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 (4)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解析】本题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利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生可从《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接受优秀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p><p>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p><p> </p></div></div>
<div><p>【答案】(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p><p> (2)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p><p>(3)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以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为话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除了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外,更要注意本题主要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