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44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p><p>A.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p><p>B.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p><p>C.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p><p>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不合题意,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没有说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故排除;B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故排除;C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专门的学习,故排除;D符合题意,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不可分割.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p><p>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p><p>(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p><p>(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p><p>(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 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 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 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p><p>(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ff]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优秀文 化,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 富,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 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③中国“ 二十四节气”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的深亥彳认识、对 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它来自对祖国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祖国文化自身生命力的坚 定信念。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3)让二十四节气走进课堂,挖掘其科学价值和文 化意蕴;把二十四节气的理念应用到养生保健之中; 开展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节庆活动;把二十四节 气应用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农业之中。</p><p>【解析】本题以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话题,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涉及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最后可以从规律的属性的角度说明其符合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意义;然后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可以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p><p>(3)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为话题,要求考生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主题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