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27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中指出,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下列有利于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有</p><p>①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借鉴与弘扬并举</p><p>②保护好传统文化,防止文化入侵</p><p>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主导世界文化市场</p><p>④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拓展国内、国际文化教育市场</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④既是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外开放,拓展文化对内对外两个市场的要求,应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③说法错误,我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会也不可能主导世界文化市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此</p><p>A. 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p><p>B. 国家应该取消外语课程</p><p>C. 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p><p>D. 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说明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我们接受各国优秀文化,但不是全面接受所有文化,排除;B说法错误,国家不能取消外语课程,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遗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p><p>①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p><p>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p><p>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的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文化交流,排除;④说法错误,传统节日只有部分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但都不属于自然遗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比赛主题为“梦想点亮未来”。2016年7月,来自全球108个国家的146位大学生选手全部抵达北京,开启为期1个月的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阶段的比拼。近年来,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深远,与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关。这告诉我们 </p><p>①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p><p>②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p><p>④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弘扬儒家思想,体现了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也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儒家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排除;④说法错误,不能说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p><p>【1】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p><p>③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   </p><p>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2】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口号是“点燃你的激情”,体现了“桑巴之都”的特色。主题口号是历届奥运独特举办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过去奥运会都会精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口号以使其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办奥运会</p><p>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决定了文化的发展</p><p>②是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标示着各国文化的趋同</p><p>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p><p>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在设问上,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视角,又有全球眼光;在选材上,立足政治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时代热点。第一小题以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背景依托,考查文化的作用、世界文化多样性等知识点;第二小题以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背景依托,考查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知识点。</p><p>【1】通过奥运会“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奥林匹克文化被世界接受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p>【2】“过去奥运会都会精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口号以使其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即该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故③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②说法错误,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日益趋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打工者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这句话的依据是</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④打工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经典文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符合题意,应选;打工者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③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说法错误,打工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9日,山西日报发表《坚定文化自信 滋养民族精神》一文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这告诉我们</p><p>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p><p>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的结晶</p><p>④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具有巨大作用</p><p>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①颠倒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③观点错误。②④正确解读了材料蕴涵的信息,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9分)(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3分)</p><p>(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p><p>(3)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当前我国正构建和谐社会,传统文化热也有此方面的原因;第二,传统文化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第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其原因之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p><p>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p><p>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了更加磅礴的民族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必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阐述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p><p>(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外文化间应消除偏见、歧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平等相处;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反对偏见和歧视。</p><p>(2)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抗战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弘扬抗战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弘扬抗战精神,可以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解析】(1)研读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对应要求知识点--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阐述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消除中外文化间的偏见、歧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和平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平等相处;在和平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反对偏见和歧视。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2)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题意要求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但不能照搬教材,要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抗战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