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05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p><p>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B. 每个人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哲学智慧</p><p>C.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p><p>D.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B选项表述错误,每个人在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表明</p><p>A. 主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B. 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p><p>C. 意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对象</p><p>D. 意识活动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观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表明主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项正确;精神的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B项不选;意识不能决定客观对象,C项错误;意识活动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非诚勿扰Ⅱ》捧红了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首诗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A. 心外无物</p><p>B. 我在故我思</p><p>C.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p><p>D.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题考查唯物主义,“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首诗是唯物主义观点,A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B观点符合题意,是唯物主义观点,C观点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观点体现的是变化发展观,故答案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日小张面试一家火锅店,被老板婉拒,因为老板属狗,可能导致“鸡犬不宁”。招聘单位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这一做法是(  )</p><p>①唯物主义观点                   </p><p>②唯心主义观点</p><p>③唯物辩证法观点                 </p><p>④招聘中荒谬的病态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招聘员工不看能力看属相着实荒唐可笑,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 “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 “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  )</p><p>A. 能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p><p>B. 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p><p>C. 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p><p>D. 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 “够用就好”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必贪求是一个重要修炼。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就是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绿色生活”理念。现阶段有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p><p>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p><p>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现阶段有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正确;哲学来源于生活实践,B项错误;世界观影响方法论,C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p><p>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p><p>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p><p>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p><p>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 ①②</p><p>B. ③④</p><p>C. ②④</p><p>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过上美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 ①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表明(  )</p><p>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p><p>②实践经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p><p>③人们的主观愿望具有直接现实性 </p><p>④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表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①④项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 </p><p>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p><p>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p><p>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p><p>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③项错误。排除 ;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p><p>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鲁迅这段话说明不管是谁,是秦桧还是岳飞,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项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项错误;④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  </p><p>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xa0;&#xa0;&#xa0;&#xa0;&#xa0;&#xa0; </p><p>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p><p>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xa0; &#xa0;</p><p>④承认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漫画《穿礼服种地太难受》,礼服往往适合人们在非常庄重的场合穿,如果种地穿礼服就会感到十分别扭,而且也干不好农活。这个比喻告诉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850e890d/SYS201801021912408621848224_ST/SYS201801021912408621848224_ST.001.png" width="192"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B.农民不能穿礼服</p><p>C.办事情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p>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漫画反映出来的是礼服往往适合人们在非常庄重的场合穿,如果种地穿礼服就会感到十分别扭,而且也干不好农活,所以启示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A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CD观点正确但是均与漫画的意思不符合,故答案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时近4年,由薛其坤院士带领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组成的联合实验团队,尝试了1000多个样品,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科技发现,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集体攻关、多次试验的一个成功典范。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p><p>①认识具有反复性</p><p>②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④实践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认识的进步</p><p>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认识的进步,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认识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历时4年取得该成果,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③说法正确。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p><p>A. 存在决定思维</p><p>B. 思维影响存在</p><p>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p><p>D. 思维与存在同为世界本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适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存在可以脱离思维而存在,C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p><p>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p><p>②正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p><p>③是无产阶级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p><p>④能避免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犯错误</p><p>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意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选项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古诗与下图蕴含的哲理相异的是(  )</p><p>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p>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p><p>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D.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三项都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与画面寓意相近,不符合题意;D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与画面寓意不一致;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某地洪水泛滥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民生的危害越来越大。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被破坏。这说明(  )</p><p>A. 改造自然必须尊重保护自然</p><p>B. 人类活动与保护自然相对立</p><p>C. 人类活动必会引发自然灾害</p><p>D. 人类应积极改变自然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被破坏。说明了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A项正确;BCD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蕴含的哲理最确切的是(  )</p><p>A.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p><p>B.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p><p>C. 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p><p>D.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已运行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项符合题意;B项题中没有体现;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培根曾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的统一</p><p>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p><p>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项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B项表述错误;C项正确表述了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关系,正确;世界观并不决定具体科学,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p><p>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 </p><p>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p><p>④“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与“飞矢不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①项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根本分歧,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②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项体现的是可知论一不可知论的内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④项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p><p>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p><p>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p><p>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p><p>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通过位于南极的一架望远镜在太空中侦测到了宇宙最初诞生时发出的涟漪。这次发现可能印证了天文学家最珍视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模型。这表明(  )</p><p>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p><p>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p>④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自己的意志运行的</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通过观察实验侦测到了宇宙最初诞生时发出的涟漪,可能印证了天文学家最珍视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模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同时证明了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着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p><p>①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p><p>②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③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唯一条件 </p><p>④上帝造人的神话是荒诞可笑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②项与题意无关 ;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唯一条件,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十八大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这体现了(  )</p><p>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p><p>B. 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p><p>C.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p><p>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说明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永无止境的过程。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  )</p><p>A. 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p><p>B. 主观与客观达不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p><p>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人类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着的。A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这句话所强调的哲理是(  )</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B. 别人的经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p><p>C. 亲身实践是知识的唯一源泉</p><p>D. 真理总是与谬误相伴而行</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    )</p><p>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p><p>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p><p>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提高灵活性则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更没涉及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排除B、C、D三项。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人在生气发怒时,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其毒性与蛇毒相当。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这说明</p><p>A.意识有时能决定物质           </p><p>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p><p>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p><p>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意识正确与错误之分,故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体现了D项。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   )</p><p>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p><p>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p><p>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p>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经历多个阶段,每一阶段特点不同,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也体现了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③选项观点正确,故入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所以①选项观点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个,④错误,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反映了在落水者被救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850e890d/SYS201801021912420184349704_ST/SYS201801021912420184349704_ST.001.png" width="317"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A.只有真正的哲学才会指引我们前行</p><p>B.社会中每个人的方法论都是不同的</p><p>C.人们的行为选择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p><p>D.社会中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同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哲学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等知识。漫画中有救人者、被救者、旁观者,解题时要注意对漫画作全面的分析。B、D说法太绝对。C中的价值取向是错误的,除了个人利益还有国家、集体利益。</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了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三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p><p>请你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中央发布的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⑤“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本题知识要求:实践的观点;问题指向:对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具体分析:这十三个“一号文件”分别在不同时期出台,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这十三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十三个 “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十三个 “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