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03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普通班)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管理学中经典的“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p><p>A. 量变引起质变</p><p>B. 整体离不开局部</p><p>C.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p><p>D. 事物发展是不平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最短的木板是整个木桶的组成部分,说明整体离不开部分,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这表明(   )</p><p>A. 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p><p>B. 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p><p>C.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p><p>D. 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改革是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本题选D。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所以A、B、C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违背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   )</p><p>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p><p>②“坐井观天”</p><p>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p><p>④在我国改革和建设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违背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选项。①④选项均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③选项只从部分认识整体,故违背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p><p>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p><p>②局部对事物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p>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p><p>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整体决定部分。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强调的是部分的作用。题目中,“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故①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说明(    )</p><p>A.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p><p>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p>C.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p><p>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着重强调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选项错误,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属于文化领域新事物的是(    )</p><p>A. 电子商务    B. 新24孝行动标准    C. 亚信峰会    D. 社区网格化管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电子商务属于经济领域新事物,A不符合题意;亚信峰会、社区网格化管理属于文化领域新事物,C、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 20 年来,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九”的手控交会对接。 这说明(    )</p><p>①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p><p>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p><p>③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p><p>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九”的手控交会对接,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②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并不是说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③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④说法错误;答案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有许多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p><p>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积累的必然结果 </p><p>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p><p>③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实践出真知,必须事事实践 </p><p>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p><p>A.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亲身实践,二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故③中的“必须事事实践”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④中“无条件的”的说法有误,不能入选;①②两项中成语与哲学寓意对应准确,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p><p>①整体性 ②客观性 ③有序性 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②项错误。本题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在充分考虑医保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筹资和保障水平。材料班含的哲学道理是(    )</p><p>①量变也是发展     </p><p>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p><p>③质变是量变的终点 </p><p>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在充分考虑医保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体现了④项;题中材料“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筹资和保障水平”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终结,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居民通讯方式悄然演变——信件,渐渐远离我们;电话,圆您一个梦想;手机,从时尚到普及;短信,弹指间看巨变;网络,悄悄来到您身边。这主要说明(  )</p><p>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p><p>B.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p><p>C.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p><p>D. 变化就是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否认了社会的上升性。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变化。题目中,我国居民通讯方式的变化表明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故C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10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对于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从哲学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团结力量大,量变引起质变    </p><p>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p><p>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p><p>④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④选项强调部分的作用,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从哲学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故D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过去,“花开花落各有时”,传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一夜之间同时开放,唯独牡丹不开,被贬洛阳。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     )</p><p>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p><p>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p><p>C.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p>D.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B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___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p><p>A.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p><p>B.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p><p>C. 物质世界的无限性</p><p>D. 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850e890d/SYS201801021912570971465702_ST/SYS201801021912570971465702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p><p>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p><p>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正确的表述。③选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便具有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选项正确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很快进入长三角地区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p><p>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p><p>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p><p>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p><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个标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长三角地区寻常百姓可以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生活服务,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故①②入选。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不能改变规律。④选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p><p>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p><p>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p><p>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p><p>④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了联系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p><p>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具体讲,每一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从内部构成因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另一方面,从总体而言,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也体现着普遍性。</p><p>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有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如果两个事物没有条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就不能说它们之间有联系。所以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大事,这强调了(    )</p><p>A.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p>B. 质变是量变的基础</p><p>C. 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p><p>D. 量变是质变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大事,这强调了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故C入选。A错误,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变。B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基础。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4×100接力赛中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    )</p><p>A.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p><p>B. 要重视量的积累</p><p>C. 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事物的质变</p><p>D.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在4×100接力赛中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D入选。A错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rowspan="2"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的基本特征</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优化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方面</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性</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p></td><td rowspan="3"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p></td></tr><tr style="height:20.2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序性</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p><p>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题中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答案A正确;联系的客观性指的是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显然不符合题意,B排除;C不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因此答案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p><p>A.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p><p>B.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p><p>C. 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p><p>D.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根本原因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D说法正确;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标准,A说法错误;BC不是根本原因,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人们战胜病毒的过程是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人们对病毒战胜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要经过认识由少到多的积累认识发展才能完成。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战胜疫情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失败,但在挫折中不断取得经验教训,最终会取得胜利。</p><p>【解析】本题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本题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即可。故考生可以从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以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相关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有很多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正确连线(只写序号即可,不用写试题内容)</p><p>①.刻舟求剑                (1)事物的变化发展的</p><p>②.拔苗助长                (2)否认了物质的运动</p><p>③.掩耳盗铃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④.纸上谈兵                (4)用自己的感觉代替了事物的客观存在</p><p>⑤.唇亡齿寒                (5)违背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p><p>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p><p>⑦.不积圭步,无以致千里    (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p>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2)  ②-(5)  ③-(4)  ④-(8)  </p><p>⑤-(7)  ⑥-(1)  ⑦-(6)  ⑧-(3)</p><p>【解析】本题属于连线类题目,出题相对比较新颖。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将寓言故事与蕴含的哲理连起来。解答连线类题目首先可以从最容易、最简单的部分着手进行连线。本题出题相对比较新颖,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考生要解答完全准确还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经过多次试航,中国航母获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入列。航母入列仅仅是拥有航母能力的第一步。一个国家要真正拥有完整的航母能力,还需拥有相当数量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以及航母各个系统的熟练操作技术人员。这些配套系统只有在训练中不断磨合,才能逐渐形成一个高效、有威慑力的航母作战系统和战斗群编队。</p><p> (1)请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航母试航的必要性。</p><p> (2)请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角度,说明我国怎样才能真正拥有完整的航母能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航母试航是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p><p>(2)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航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断完善各方面配套,才能真正拥有完整的航母能力。</p><p>【解析】本题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经过多次试航,中国航母获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航母试航的必要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本题材料的解读,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特点角度说明航母试航是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角度,说明我国怎样才能真正拥有完整的航母能力。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故考生可以从整体的作用的角度与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普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