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6:01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p><p>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p><p>③真正的哲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p><p>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下列诗句体现的哲学立场与其相同的是()</p><p>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p><p>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C、D均属于唯物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将74207281个2相乘再减去l,验证出这个数字除了l和它本身以外,不能被其他任何正整数整除,这是已经运营了20年的志牒项目“互联网梅森质数大搜索(GIMPS)”发现的第15个质数。这一发现表明(    )</p><p>①认识的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p><p>②认识是一个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p><p>③认识没有终点                        </p><p>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排除;选项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双11”过后,为了应对激增的分拣压力,申通快递2016年首次使用智能分拣机器人体型小,但动作灵活,像扫地机一样。整套设备南上百个小型分拣机器人和大数据平台组成。快件经过扫描后解析出要送达的区域,机器人随后接收快件,并智能地送达到相应投递端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智能机器人产生以后就具有了主观能动性</p><p>②机器人具有较低的意识能力和思维水平</p><p>③人们能够制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p><p>④机器人产生以后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说明机器人产生以后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人们能够制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机器人不具有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机器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具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是</p><p>①生产力</p><p>②法律条文</p><p>③政治制度</p><p>④人口因素</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由此可见,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③属于意识的范畴,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使人们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引力波的发现佐证了(    )</p><p>①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           </p><p>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p>③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p><p>④引力波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引力波的发现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是从万事万物中总结出来的共性和一般的东西,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由此可见</p><p>①艺术与科学属于不同的具体科学知识</p><p>②艺术与科学揭示的都是具体领域的奥秘</p><p>③艺术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④艺术与科学具有不同的哲学思想基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强调艺术与科学的不同,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表明科学与艺术揭示的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由此可见</p><p>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 哲学对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具有指导作用</p><p>C. 哲学源于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中对世界的思考</p><p>D. 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头等智慧”是真正的哲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排除;C表述不科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排除;D说法错误,哲学只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的解题方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原则、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验而逐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这表明()</p><p>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p>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p><p>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颇峰</p><p>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排除;选项③中的“巅峰”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该观点的局限性在于()</p><p>A. 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p><p>B. 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p><p>C.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p><p>D.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也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D属于可贵的一面,而不是局限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肾上腺素,是人体的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索。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的时候,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就可以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让人的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瞳孔张大一血糖量升高、减少消化道痉挛,从而增强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力量。材料表明</p><p>A.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p><p>B. 人的情绪调整可使外部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p><p>C. 感觉和心理都是人类特有的本能活动</p><p>D. 在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上人和其他生命物质缺乏相通之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意识活动是通过人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C说法错误,动物也有感觉和心理,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神经学家一直致力于揭晓“人类灵魂”之谜,科学家发现宗教意识和灵魂概念都可能源自大脑更深层次的活动,传统的意识构成基于典型的大脑物理性活动。神经学家这一发现印证了</p><p>①意识是生物的反映形式</p><p>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p>③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p><p>④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科学家发现宗教意识和灵魂概念都可能源自大脑更深层次的活动,传统的意识构成基于典型的大脑物理性活动”,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规律是相对于现象的哲学概念。下列属于规律的是</p><p>①新陈代谢</p><p>②春夏秋冬四季更替</p><p>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p><p>④市场物价时涨时落</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不是事物的外部现象,而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感官无法直接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③是规律发生作用表现出来的现象,不是规律本身,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为天命所主宰,这一观点</p><p>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②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p>④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认为“人为天命所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明代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该诗透射出</p><p>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p>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p><p>④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拟古》表明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运动,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M市下发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奕新发展理念,创新特色小镇的思路、方法、机制,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鼙”、一哄而上。</p><p>结合材料,说明M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M市要求特色小镇建设挖掘特色优势,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了对本地实际的真切了解。</p><p>  (2)M市防止照搬照抄,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  (3)M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p><p>【解析】本题以  2017年,M市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M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解读,然后根据根据材料的表述找到关键性的信息,再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材料中,M市要求特色小镇建设挖掘特色优势,考生可以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角度说明;材料中,M市防止照搬照抄,考生可以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M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考生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中国继续推动量子通信卫星技术的研究,实现利用激光开展天地通信。</p><p>材料一    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从2008年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可能。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据了解,未来五年,量子科技持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p><p>材料二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出现许多对于量子通信的质疑。某院士说,他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争论。同时他表示,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释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通过科学实验,人类逐步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对信息传递的认知不断加深。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能够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成果将应用于金融、通信等领域,有助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p><p>(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科学应允许质疑、争论的存在,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对量子通信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还需要在量子技术研究上进行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解析】本题以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有关知识点。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调动运用上述理论,结合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释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具体解答本题可首先回答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其次运用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来分析人们对量子通信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最后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说明在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盘点落马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者还真不少。国台办原副主任龚某,广东省原副省长刘某,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张某等,被指长期搞迷信活动。思想松一寸,行动松一尺。一些领导干部把“神”挂在心中,对于自己的平步青云,认为是“神”的庇护,顶礼膜拜,为此不惜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违法犯罪。</p><p>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领导干部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谋划发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p><p>结合材料,从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角度,阐释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领导干部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指导行动,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p><p>【解析】本题以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角度,阐释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领导干部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指导行动,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