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5:57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科学家声称,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老鼠发生肿瘤的风险更高,寿命更短。报告发出后,某机构展开调查后认为,该科学家研究的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其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这佐证了</p><p>①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p><p>②完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正确结论</p><p>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p><p>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过程</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题中强调转基因研究较为复杂,不能一蹴而就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复杂性,同时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完善研究手段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②选项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小时观测,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205716172106_ST/SYS201801021915205716172106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p><p>B. 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p>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D.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实验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说明了联系具有多样性,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项符合题意;通过该实验获得的数据曲线属于认识世界阶段,不属于改造世界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无关;认识是一个无限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些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p><p> ①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p><p> ③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重视部分,不是强调要发挥整体统率作用,①不选;材料表明我们要把各个环节都处理好,才能得到好的效果,这说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也启示我们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③正确;质变有向上的积极的质变,也有向下的消极的质变,我们要实现的是向上的积极的质变,④说法不准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p><p>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p><p>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p><p>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p><p>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正确,“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并且尊重客观规律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②不选;“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强调内因的作用,③不选;④强调了尊重事实,即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梦娃”形象为依托,用童谣演唱形式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刷标语”“喊口号”宣传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这体现的哲理是</p><p>①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p><p>②辩证的否定就是对旧事物的肯定</p><p>③要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p><p>④创新推动社会关系变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一笔勾销。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刷标语”“喊口号”宣传模式,让入耳目一新。这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意识。故①③入选。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的否定观</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的动力</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和肯定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视而不见》中父亲的做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209154814982_ST/SYS201801021915209154814982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2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p><p>②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p><p>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p><p>④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犯了唯心主义错误</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中的父亲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犯了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而不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故题肢③④符合题意;题肢①②与上述漫画主旨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是(   )</p><p>①含羞草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合闭</p><p>②海参遭遇天敌时会“献出”自己的内脏,供其食而自逃</p><p>③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破碎</p><p>④科研发现某些星系中造星运动趋于停止的原因</p><p>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因此,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正确顺序应是③—①—②,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时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摆脱“鸟笼逻辑”,需要(  )</p><p>A. 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p><p>B. 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彻底否定传统</p><p>C. 超越历史条件,拓展自由想象空间</p><p>D. 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约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鸟笼是养鸟的工具,鸟笼逻辑指的就是人们脱离不了这种常规思考。要摆脱“鸟笼逻辑”,需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D正确;A与题意无关;B“彻底否定传统”、C“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对下列成语.俗语或诗句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p><p>①寄言持重者,徽物莫全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p>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p><p>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p><p>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搞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 ①项的意思是告诫把持重物者,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部轻视。体现的是量变可能引起质变,不要忽视量变,故正确;②项的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会侵蚀。体现的是运动的观点,没有体现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故错误; ③项体现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错误;④项意思是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搞好宏观调控,体现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正确;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216186153479_ST/SYS201801021915216186153479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216186153479_ST/SYS201801021915216186153479_ST.002.png" width="212"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p><p>B.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p><p>C.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p><p>D. “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没米下锅,怎么做粥”,看到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有了避邪石和风水球我一定官运亨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构成了哲学史上的“对子”。“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二者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与题意不符;“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承认物质决定性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否认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构成哲学的“对子”,故B符合题意;“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属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现了认识的过程,C与题意不符;“我思故我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属于形而上学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中叶,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为惠能.神秀两支,惠能以“顿悟”立说,神秀以“渐悟”立说。“顿悟”与“渐悟”两种观点的对立表明,在宗教界同样存在</p><p>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p><p>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p>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p><p>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快速直入究极之觉悟,称为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为渐悟。顿悟即有醍醐灌顶功效,豁然开朗,对于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因为某个因素或者原因突然领悟,顿悟需要的是特定的环境和因素,渐悟则不同,如静坐参禅,经过内心空灵状态下长时间的思考而领悟。B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p><p>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p><p>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p><p>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p><p>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①正确,“认为命中注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②正确,“行”时过马路左右看,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需那。③错误,声称者体现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致,不选。④错误,唯心主义理论可以,实践上行不通,不选。</p><p>故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p><p>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p><p>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p><p>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 </p><p>④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矛盾具有同一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项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排除;②项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排除;    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虽然已经辞世,却给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乔布斯开创了一个靠创意推动的时代。这启示我们必须</p><p>①超越书本知识,否定理论权威   </p><p>②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p><p>③关注科学现状,树立批判精神   </p><p>④培育问题意识,提升创新能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创新的要求。①②均为形而上学的表现,不选。③④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p><p>结合材料《决定》的要求,指出并阐述其在法治建设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要从国情出发。</p><p>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法治建设要符合中国实际,又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 </p><p>③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p><p>④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推动依法治国。</p><p>【解析】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该题要求结合《决定》的要求,指出并阐述其在法治建设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作用等知识,具体要根据材料信息和题意要求选择使用。该题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要从国情出发。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治建设要符合中国实际,又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推动依法治国。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微电子.机械等技术发展较快,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政府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截至2014年6月,我国机器人产业已有420多家小型制造商,已建或拟建的相关产业园(基地)超过30个。注:目前国外品牌的机器人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90%的份额,以高端工业机器人居多。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几乎都依赖进口。</p><p>有人认为,机器人产业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新兴产业,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因此,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会一帆风顺。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机器入产业是新事物,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或前途是光明的);但它也面临挑战,必将经历曲折的过程。</p><p>②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忽视外部矛盾。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同时更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自力更生。</p><p>【解析】该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其观点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会一帆风顺。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方面知识,可结合材料针对观点有选择地运用。机器入产业是新事物,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或前途是光明的);但它也面临挑战,必将经历曲折的过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知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同时更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自力更生。</p><p>体现了发展的原因。</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p><p>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p><p>(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从“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简要评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带一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其发展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带一路”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带一路体现了实践的特点,观点有其合理性。</p><p>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观点认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片面的。</p><p>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这体现了根据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而非主观意愿,观点片面。</p><p>【解析】(1)本问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即联系和发展。</p><p>(2)问要求对观点进行评析: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从“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简要评析。</p><p>该问题知识要求明确:从“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问题指向明确:简要评析“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p><p>评析观点一般要指出其合理之处,还要指出其不合理之处,要辩证地看问题。本题从“实践及其特点”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其发展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带一路”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其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p><p>从“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观点认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片面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体现了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非主观意愿,所以观点片面。</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p><p>讨论: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206810122029_ST/SYS201801021915206810122029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2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国,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必然受到规律惩罚。开放包容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4分)</p><p>(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只有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开放包容,才能实现共享共赢。(3分)</p><p>(3)只有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国家才能强盛。否则,必然国弱挨打。(2分)</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设问明确,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属于依据类的题。解答时,一般遵循从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的逻辑顺序回答。注意回答的过程中,结合甲、乙同学的发言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