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5:56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复信中,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提出殷切希望:“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 在挫折失败中磨砺顽强意志</p><p>B. 在职业选择时树立竞争就业观</p><p>C.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p><p>D. 在努力奋斗中实现个人利益</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 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融入集体,才能有所作为。这告诉我们(  )</p><p>A. 在个人奋斗中创造价值</p><p>B.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p><p>C.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D. 在否定自我中奉献社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 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融入集体,才能有所作为”强调了我们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  )</p><p>A. 理论联系实际    B. 善于肯定一切    C. 敢于否定一切    D. 有批判性思维</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调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有批判意识,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5年4月至5月,我国科技人员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第四次综合科考,最新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此次珠峰综合科考是进入21世纪我国首次在珠峰地区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板块的碰撞,逐步隆起而成为现今的“世界屋脊”。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p><p>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B. 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p><p>C.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p><p>D. 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材料中“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板块的碰撞,逐步隆起而成为现今的世界屋脊”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 理</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理 解</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 调</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误 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p></td><td style="width:9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一首被修改的著名古诗,反映了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各地区政府只对本地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   )</p><p>A. 立足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事实</p><p>B.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p><p>C.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p><p>D. 集中力量抓住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各地区政府只对本地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启发我们要树立整体意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思故我在”属于什么观点(   )</p><p>A. 客观唯心主义</p><p>B. 主观唯心主义</p><p>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br />&#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造网络谣言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无中生有,恶意捏造事实;另一种是捕风捉影,故意放大事实。两种形式均违背了(   )</p><p>A.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p><p>B.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C.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p><p>D.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无中生有,恶意捏造事实;捕风捉影,故意放大事实”的观点都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  )</p><p>A. 物质决定意识</p><p>B.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C. 正确意识比错误意识的反作用大</p><p>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材料中“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强调了意识的反作用,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数官员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自己也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启示我们要(   )</p><p>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p>C.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p><p>D.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 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少数官员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贪污受贿”启发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因此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p><p>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B. 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制约</p><p>C. 意识由物质决定并反作用于物质</p><p>D.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日:“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了罕日:“尔以宝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这段话主要表明 (  )</p><p>A.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p><p>B.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p><p>C.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p><p>D.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材料中子罕和宋之鄙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不是政府,而是政府的各级官员。如遇到讲诚信、兑现承诺的官员,老百姓认为“诚信政府”是名副其实的;如遇到不讲诚信的官员,老百姓则认为政府没有诚信。老百姓的看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p><p>B.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p><p>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p><p>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 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遇到讲诚信、兑现承诺的官员,老百姓认为诚信政府是名副其实的”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的表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选D;A表述错误;B和C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前有一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人错在(&#xa0; )</p><p>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xa0; </p><p>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xa0; </p><p>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xa0; </p><p>④割裂事物的联系,孤立的看问题</p><p>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材料中的吃饼人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割裂事物的联系,孤立的看问题,选A;吃饼人没有否认质变,②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唐代画家戴嵩曾做《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xa0; )</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材料中牧童通过实践观察而知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联系”。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了惊世作品。“一万小时定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p><p>B.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否定一切</p><p>C.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D.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联系”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上海郊区已开始用电脑种菜。电脑种菜完全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一事例说明(   )</p><p>A. 科技越发达,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越弱</p><p>B. 人们可以利用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p><p>C. 科学每前进一步,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就失去一些地盘</p><p>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上海郊区已开始用电脑种菜。电脑种菜完全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体现了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选D;A不选,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错误, 规律可以被利用,而不能被创造;C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有近500中外来入侵生物,他们的入侵给中国的生态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是人为引进、沾粘在旅游者身上带入、自然传播,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的预警机制。这表明(    )</p><p>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p><p>B. 事物的联系都是人们创造的</p><p>C. 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p><p>D. 联系是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目前中国有近500中外来入侵生物,他们的入侵给中国的生态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给我们的启发是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D;A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C错误, 否认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5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矿难频发不是偶然的,是煤矿长期负重爬坡、超常增长、各种矛盾问题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反映和总爆发。这说明的哲理是(   )</p><p>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p>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p>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p><p>D.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当前矿难频发不是偶然的,是煤矿长期负重爬坡、超常增长、各种矛盾问题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反映和总爆发”体现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引发质变,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哲学依据是(   )</p><p>A.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p><p>B.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C.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p><p>D.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认识和是实践的关系,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时,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题</p><p>【1】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  )、</p><p>A. 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p><p>B. 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p><p>C.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p><p>D. 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p><p>【2】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p><p>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p><p>②物质决定意识 </p><p>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p><p>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D</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材料中的地形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客观的;而地图则是人们的意识的产物,是主观的,选C。</p><p>【2】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做法尊重了物质的客观性,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5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君子和而不同”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 (   )</p><p>A. 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p><p>B. 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p><p>C. 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p><p>D. 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了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鞍钢工人郭明义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p><p>结合材料,从郭明义的事迹中分析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途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郭明义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无私奉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郭明义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p><p>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郭明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p><p>【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从郭明义的事迹中分析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途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回答本题就很容易组织出来答案。首先要指出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但是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然后指出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即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注意结合材料。</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p><p>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什么哲学道理?</p><p>(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⑴它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⑵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时间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古代俗语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什么哲学道理。“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生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即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四个小的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然后指出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要从两个小的方面指出。本题难度不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月21日,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p><p> 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根据社会变化发展要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p><p>(2)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前后相继的联系,将原来小学生、中学生守则合二为一,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p><p>(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对中小学生要求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具体要求,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p><p>(4)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所作不同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来确定答题的基本方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构性     矛盾、就业歧视、学生职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新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提出了采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多种渠道。</p><p>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指导自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学生找工作应从目前的社会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要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4分)</p><p>(2)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大学生应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扬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4分)</p><p>【解析】试题分析:要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首先应该明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学生要立足社会实际和自身实际,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