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5:35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网民24小时的疯狂扫货,截至2014年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了571亿元,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被点亮。新的网上零售交易纪录诞生。从2009年到2014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网络购物经济在火爆增长的同时,其诚信危机也正日益凸显。在这场电子商务狂欢的背后,假货横行以次充好、“刷客”误导设置消费陷阱、虚假促销先提价再打折、物流爆仓快递变慢递、售后服务不到位、无理由退货不成功等诸多问题时隐时现。</p><p>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积极开展亿万人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促和谐的文明风尚。</p><p>【解析】本题以双十一电商营业为话题,介绍了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考查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可以从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p></div>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给我国文艺界吹来一股春风,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p><p>某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作家季宇: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编剧王丽萍:我要求自己在作品里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一句话,心里要有人民,心里要有观众!作曲家舒楠: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我的旋律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影视制作公司总裁严从华: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徽京剧院副院长李龙斌:传承创新徽剧、昆曲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p><p>(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p><p>(2)有人说,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请你说出两条具体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优秀作品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反映普通百姓需求;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优秀文艺作品应该传承创新传统民族艺术。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优秀文艺作品要弘扬真善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文艺作品也要吸收外国的有益成果;</p><p>(2)</p><p>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p><p>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在实践生活中为文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p><p>【解析】本题以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某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为话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文化创新的主体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属于建议措施类的解答题。根据材料中的“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心里要有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坚持主旋律”体现了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学习国外影视……”体现了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承……传统民族艺术”体现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此考生分别从这些角度作答即可。</p><p>(2)本题以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话题,要求考生说出人民群众的两条具体作用,考生可以从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之所以要坚持德育为先,是因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  )</p><p>①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p><p>②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p><p>③能够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p><p>④影响到青少年的终身发展</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本题是四选三式的选择题,比较适用排除法。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应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的要求,而不是原因,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p><p>【1】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  )</p><p>A.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p><p>B. 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p><p>C.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D.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p><p>【2】之所以要坚持德育为先,是因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xa0;&#xa0;)</p><p>①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②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p><p>③能够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xa0;&#xa0;&#xa0;&#xa0;</p><p>④影响到青少年的终身发展</p><p>A. ①②③</p><p>B. ①②④</p><p>C. ②③</p><p>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   )</p><p>①文化发展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p><p>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p><p>③文化发展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p><p>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不断向前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中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xa0;&#xa0;&#xa0;  )</p><p>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p><p>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p><p>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p><p>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①与此相一致;题中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借助扫墓加以表达,与题干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答案选A。②的含义是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精神;“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闷头练的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体现文化生活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道理,因此②③与题中诗歌体现的文化道理不符,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富裕的同时,不忘建设精神家园。通过文化建设,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了,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之所以要富“脑袋”,是因为(   )</p><p>A. 优秀的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p><p>B. 经济与文化相互决定、相互促进</p><p>C. 经济是基础,只有富“口袋”才能富“脑袋”</p><p>D.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经济决定文化,故排除。选项C强调的是经济的作用,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文化的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胜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p><p>①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p><p>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③中华文化已经被世界各民族接受      </p><p>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p><p>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不符合现实。中国结的流行表明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③项错误。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p><p>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p>    材料二  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p><p>(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p><p>(2)当前,青少年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知晓程度还不高。西部某省重点中学准备对学生进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教育,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校提两条建议,并简述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可以繁荣沿途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拉动沿途经济增长。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是对世界文化多样的尊重,有利于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p><p>(2)举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专题讲座或板报。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p><p>组织学生收听或查阅有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广播、电视或网页。理由: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解析】本题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丝绸之路申遗,即体现了文化遗产的作用;申遗成功将造福沿途各国人民,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申遗成功也有利于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三国共同申遗,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的作用。</p><p>(2)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学生只要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对学生进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教育,提出建议并指明理由。学生首先要回答做法,然后对应做法提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影响人,如举办讲座或板报等;可通过大众传媒加以宣传等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