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p><p>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 交融性 ④独特性</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舞龙具有中国特色,斗牛具有西班牙特色,桑巴舞具有巴西特色,产生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不同的文化形式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①②④适合题意;③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排除;故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出现这两个错误的原因是( )</p><p>A. 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p><p>B.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p><p>C.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p><p>D. 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适合题意;A、B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适合题意;D是正确的做法,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p><p>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p><p>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p><p>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因不同而精彩,说明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①正确;交流因不同而必要,说明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故④正确;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说明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故③正确;②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p><p>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p>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p><p>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实现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p><p>①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 ③文化思想 ④文化产业</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p><p>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p><p>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p><p>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p><p>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说明乡愁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正确;“乡愁是挥之不去的乡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说明乡愁是对故乡的认同和归属感的体现,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③不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于民族精神,不仅要弘扬更要培育,之所以注重培育,主要是因为( )</p><p>A.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p><p>B. 民族精神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p><p>C. 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之中</p><p>D. 民族精神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故对于民族精神,不仅要弘扬更要培育,D适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A是错误的;B、C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中,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其中相互激荡,既催生了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p><p>A.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p><p>B.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C. 每一次思想运动都促进文化向前发展</p><p>D. 思想运动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彻底颠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运动。在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这说明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符合题意;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A是错误的;影响因素不等于促进作用,C是错误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彻底颠覆,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领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p><p>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丰富多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通过中华文明与其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的对比——其他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却奔流不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完成下面小题。</p><p>【1】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p><p>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p><p>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p><p>④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2】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p><p>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p><p>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p><p>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p><p>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A</p><p>【解析】</p><p>【1】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与材料没有关系,所以选择B。</p><p>【2】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与材料没有关系,所以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判断,正确的是 ( )</p><p>A. 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p><p>B. 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p><p>C. 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表现</p><p>D.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适合题意;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B、C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2004年开始,在短短的4年里,在几十个国家里陆续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汉字、汉语、中国文化掀起了“中国热”。在此利用文化传播途径是( )</p><p>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互联网 D. 教育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在几十个国家里陆续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在此利用文化传播途径是教育活动,D适合题意;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不是途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都市,有繁华的城市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遍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乡土气息。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反映了( )</p><p>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p><p>B. 文化是城乡地区所特有的现象</p><p>C. 文化是人们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物</p><p>D. 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反映了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有不同的文化环境,A适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是错误的;C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D是不科学的,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 )</p><p>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p><p>B.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p><p>C. 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p><p>D.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体现了爱国主义,A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各国面临人口、环境、资源等危机时,人们开始理解“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当人类遭遇金融风暴时,人们赫然发现“去奢去泰”“居安思危”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古已有之。这说明( )</p><p>A. 传统文化必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p><p>B. 传统文化顺应着社会生活的变迁</p><p>C. 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发展中继承</p><p>D. 传统文化要不断随着时代创新</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p><p>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p><p>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p><p>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p>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实质上是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说法正确;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与题意不符;保护文化遗产注重的是遗产的文化价值,B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美国一位专家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它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文化品牌。”这两句话警示我们 ( )</p><p>①在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p><p>②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p><p>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p><p>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更紧密,也使文化安全问题更重要</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动力。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某校每年都要举办运动会、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还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该题运用的原理范围固定,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从多个方面加以理解运用。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什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及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角度,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特殊活动加以分析理解。</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p>你对“和而不同”是如何理解的?请从中华文化特征角度加以说明。</p><p> </p></div></div>
<div><p>【答案】(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p><p>【解析】本题以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特有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设问指向对“和而不同”的理解,实质是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