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二(卫星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铁领域,中国国企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航天领域,中国国企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能源领域,中国国企攻克煤直接液化等一系列战略储备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未雨绸缪……。这表明</p><p>A. 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p><p>B. 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p><p>C.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投资拉动</p><p>D.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完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交通、航天、能源等领域,我国国企即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国有经济起控制作用,A正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纯天然、无污染、健康的有机绿色食品深受大众青睐,然而不少市民却充满了矛盾,由于其价格高,只能望而却步。材料中(   )</p><p>①“高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使用了创新的技术 </p><p>②“深受青睐”说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 </p><p>③“充满了矛盾”表明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 </p><p>④“望而却步”说明居民的消费最主要受收入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①选项观点错误,价值决定价格,高价格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企业使用创新技术,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望而却步说明居民消费受价格影响,而不是最主要受收入影响,故排除。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深受青睐说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发生变化,故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充满矛盾表明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故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2月1日,“中国诗意高铁”宁安高铁正式开通一周年。宁安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善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并带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说明</p><p>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p><p>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决定生产发展 ④新产业的成长取决于新消费热点的出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知识。材料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也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②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③表述错误;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与发展,④表述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投资理财产品多种多样,且大都收益较好。例如:余额宝、定期宝。下表(表1)是一理财产品主要信息,李先生认购该理财产品10万元,该产品到期后,李先生收益大致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21aaed4/SYS201801021928020243462594_ST/SYS201801021928020243462594_ST.001.png" width="360"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此题计算考生不用考虑风险等其他因素 (一年12月,每月按30天计算)</p><p>A. 67元B、670元C、6700元D、67000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收益=本金*利率*时间;根据上述图表可知李先生的产品收益率为6.7%,收益时间是为36天;因此李先生的收益为:100000*6.7%÷365*36≈670,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16号线,采用“特许经营+股权融资”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270亿元,成为目前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吸引社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基本实现政府当期“零投入”。这一模式( )</p><p>①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城 ②体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p><p>③说明财政能够稳定经济发展 ④说明北京市民生财政支出将大幅度减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某市新建的地铁,采用“特许经营+股权融资”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270亿元,这一模式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城,发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基本实观政府当期“零投入”,③说法错误;某市在此地铁项目上政府投入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该市民生财政支出将大幅度减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国际经验, 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左右,消费需求增长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 000美元,消费需求也将进入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常态”发展阶段。</p><p>201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在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增速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发挥</p><p>了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宏观经济平稳增长,避免了经济加速下滑局面的发生。</p><p>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消费需求进入“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需求“新常态”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新的产业出现和发展。消费需求新常态催生新兴职业,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与机遇,有利于扩大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落实。④消费需求新常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和劳动者素质提高。</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消费需求进入“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本题实质是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需求新常态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新的产业出现和发展;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链条,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统计表明,物流业结束了过去十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到9%左右,同时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物流地价普遍超过80万元/亩,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高,环保成本也逐渐显现。但近年来,受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电商、快递、快运、食品、电子、快销、医药、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却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物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目前,领先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挖掘物流整合潜力,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模式创新,引领企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p><p>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概括我国物流业在“新常态”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并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分析发展物流业的积极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特点:物流业呈现温和增长、高成本、以内需为主要增长动力、整合创新等特点作用:</p><p>①缩短流通环节,节约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p><p>②引导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p><p>③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就业。</p><p>【解析】(1)问要求概括特点,考查对材料的整合能力,考生应逐字逐句的,依据材料加之以综合性语言组织答案。(2)问实质是考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主要考查生产、消费对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可结合“又好又快”内容回答。关键是找到经济生活的主体,然后阐述意义。前半问要求仔细审查材料,具有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后半问实质考查生产消费的关系,但意识到“经济生活的主体”才是回答此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