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世界文化遗产,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针对长城保护管理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文物局日前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采取多种途径加以解决,保护长城有利于</p><p>①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p><p>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p><p>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p>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①题肢夸大了该行动的作用,说法错误,不选。文化具有多样性,②题肢错误,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全今仍为兵家经典,甚争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p><p>A.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p><p>B.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p><p>C.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p><p>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题干体现的是《孙子兵法》经久不衰且作用巨大,体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ABC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p><p>D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告诉我们</p><p>A. 文化创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p><p>B.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p><p>C.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p><p>D.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工作者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和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材料中“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p><p>A. 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p><p>B. 常常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p><p>C.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p><p>D.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医治此类通病,就要</p><p>A. 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p><p>B.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烙铸百家的气魄</p><p>C.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p><p>D. 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强调,在用西方文化改编传统音乐时,不能丢弃传统音乐的优势特点,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当入选;ABC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两档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一“汉字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p><p>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p><p>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p><p>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p><p>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重要性。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题肢错误,不选。汉字的演变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题肢错误,不选。①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人们微笑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少些纷争,多些友善,社会也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p><p>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p><p>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p><p>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题肢错误,不选。题干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的表现,②题肢属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与题干无关,不选。①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学者指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而目前,中国的1202所本科学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为此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重视高等教育是基于</p><p>A.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p><p>B.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p><p>C.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D.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就是基于教育的特有功能,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排除;B说法不科学,排除;D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茶,是国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揉合了中国偳、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p><p>A.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B.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C.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D. 是中华之特有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题中描述了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是强调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A选项观点适合题意,排除C;本题没有涉及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这说明</p><p>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p><p>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p><p>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体现的是文化对个人的影响,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夸大了茶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不选。①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民居风格各异,有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居、山西民居,多为窑洞;有的民居建筑实用美观,如福建客家土楼呈圆形围合,土筑而成,形似堡垒;有的民居建筑亲近自然,如湖南民居、西藏民居等大多依山面水而建。这些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 )</p><p>A.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D.中华文化的民族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材料中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p><p>①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p><p>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p><p>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p><p>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p><p>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①③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隆重召开 </p><p>②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p><p>③张家界市桑植县八大公山原始森林 </p><p>④游客参观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由此可见,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属于政治现象,排除;③属于纯粹的自然景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藉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藉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藉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藉,这是因为</p><p>①古藉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p><p>②古藉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p><p>③古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p><p>④保护古藉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p><p>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题肢错误,不选。古籍并非我国所特有,③题肢错误,不选。①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民族,只有存在核心价值观,才能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个政党,只有树立起核心价值观,才能传承政党的思想品质,国家之所以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p><p>①它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高文化软实力 </p><p>②它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p><p>③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p><p>④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③题肢错误,不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④题肢错误,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指出,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p><p>①爱国主义不是独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②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p><p>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p><p>④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材料中“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表明爱国主义的形成具有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②符合题意,当选;“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①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没有涉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④“特有”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东省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主动适应当今中国文化建设新常态的要求,探索旧城改造的新模式。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 为设计师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 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主题实践活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改造后的水东街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展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新水东街的设计借鉴了部分西洋风格。</p><p>【解析】本题以广东省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要求。属于典型的内涵式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细节把握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文化创新的措施和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中关于旧城改造中的传统文化保护,主要运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作答即可。注意分析材料,实现材料和知识的有机结合。另外,本题是措施类主观题,注意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的要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