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交通委倡导绿色出行“两个圈”:第一个是生活圈,出行方式“135”—1公里步行,3公里骑行,5公里公交;第二个是通勤圈,出行方式“3510”—3公里步行,5公里骑行,10公里公交。践行这一绿色出行理念 ( )</p><p>A. 应处理好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p>B. 要处理好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的关系</p><p>C. 要以生活圈为主,兼顾“两个圈”</p><p>D. 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优化出行方案</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践行这一绿色出行理念与处理好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处理好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的关系无关,A、B项不选;生活圈与通勤圈不分谁主谁次,C项不选;步行、骑行、公交在“两个圈”中距离不同,这说明践行这一绿色出行理念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优化出行方案,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放开“全面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全面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 )</p><p>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p><p>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p><p>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④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②选项表述错误,人们不能随意创造联系。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③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早日成才》提醒我们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21aaed4/SYS201801021928315724553277_ST/SYS201801021928315724553277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未雨绸缪,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p><p>②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p><p>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防止片面性</p><p>④割断不利联系,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讽刺的一些家长不顾孩子成长发展规律,一种主观主义做法的体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因此题肢①④说法与漫画主旨相反,故排除;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与漫画的主旨符合,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想让雾霾早日消散、蓝天永驻,不能只靠坐而论道等风来,更应以事在人为的决心,人人参与,从“少开一天车”“少放一个鞭炮”做起,这是因为 ( )</p><p>①只要实践就能把观念转变为现实 </p><p>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p><p>③重视量变能为实现事物发展创造条件 </p><p>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成功的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人人参与,从点滴小事做起,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同时说明重视量变能为事物发展创造条件,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践能够把观念转变为现实,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办事成功的基础,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要不等待、不观望,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警示我们改革和发展要 ( )</p><p>①树立创新意识 ②坚持发展观点 ③尊重客观规律 ④以理论为指导</p><p>A. ①③ B. ③④</p><p>C. ①②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保守观念,无过就是功的思想在作怪,说明在改革和发展中要具有创新意识,要坚持发展的观点,通过创新促进事物的发展,取得改革发展成果,所以①②符合题意要求;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③④观点。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少年重在人格教育,青年重在技能学习,中年重在实现理想,老年重在延年益寿。下列选项最能反映以上现象的有 ( )</p><p>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p><p>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p><p>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p><p>④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焦点不同,说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为题,②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与题意一致;人的一生关注的焦点不同,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④正确;①强调人的努力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③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的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持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 )</p><p>①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p><p>②善于抓住时机实现飞跃 </p><p>③掌握关键要素的统率作用 </p><p>④善于准确把握事物的度</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持平衡”可以看出,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掌握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善于准确把握事物的度,①④适合题意;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整体起统率作用,③表述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人社部计划于2017年正式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并准备于2022年后实施。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p><p>①要集中力量解决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 </p><p>②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③解决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p>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选项①说法不符合题意,因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建设,故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治治病”主要是指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治治病”坚持的方法论是( )</p><p>A. 两点论</p><p>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 重点论</p><p>D. 矛盾具有特殊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观点,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漫画《挑战权威》,假如你是反对一方,你的理由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21aaed4/SYS201801021928322599939031_ST/SYS201801021928322599939031_ST.001.png" width="338"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p><p>③权威在事物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全面否定</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漫画中的某人对“权威”不屑一顾,彻底否定“权威”,这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①正确;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应从“权威”中吸取有益成分以发展自身,而不能不顾一切地反对“权威”,②正确;权威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权威在事物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说法绝对,③不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辩证否定,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p><p>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了“失败”与“成功”这两个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①正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体现了要适时促进质的飞跃的道理,没有体现矛盾观点,②不选;刻舟求剑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没有体现矛盾观点,③不选;居安思危体现了“安”与“危”这两个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这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对此,我们应该</p><p>①避免使用手机,防止矛盾的激化 </p><p>②适度地使用手机,防止矛盾转化 </p><p>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使用和拓展 </p><p>④创新手机的功能,消除手机弊端</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对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我们应该适度地使用手机,避免对手机形成过度依赖,防止矛盾转化,②符合题意;手机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若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会消解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使用和拓展,③符合题意;避免使用手机的做法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是回避矛盾的表现,①错误;消除手机弊端表述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此一时,彼一时”(作者:曹开祥)的哲学寓意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21aaed4/SYS201801021928311817311809_ST/SYS201801021928311817311809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p><p>②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p>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p><p>④质变始于量变,要防微杜渐</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漫画“此一时,彼一时”贿赂与审查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说明质变始于量变,要防微杜渐,故选项B正确。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排除;题肢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与此漫画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然而,由于生态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等,海南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部分物种濒临灭绝。这一现象留给我们的警示有 ( )</p><p>①尊重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p><p>②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p><p>③维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任何外来生物的进入 </p><p>④尊重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p><p>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选项①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要尊重事物内在的联系,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故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的居民中,注册志愿者超过1万人,平均每5位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他们用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用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小善”,积累起社会与时代的“厚德”。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 ( )</p><p>A.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p><p>B. 促进量变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C. 要热情支持和悉心推动新事物成长</p><p>D. 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幸福社区</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用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用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小善’,积累起社会与时代的‘厚德’”,体现了A;B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在材料中未体现;D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p><p>A.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p><p>B.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p><p>C.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p><p>D.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与“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都体现了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D项为正确选项。A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项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C项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均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 )</p><p>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p><p>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p><p>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矛盾不同,①不选;该研究的发现体现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正确,选D;④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历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以“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科研之路”为题,写一篇短评。</p><p>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p><p>材料二: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全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p><p>(2)“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请用矛盾的观点加以评析。</p><p> </p></div></div>
<div><p>【答案】(1)示例:科学研究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勇敢接受了挫折与考验。他们经历数百次实验,积累一点一滴的收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功制取青蒿素。他们自强不息,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将中医典籍和西医技法结合起来,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造福人类。</p><p>(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中医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有各自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方法。矛盾双方又具有同一性,中医西医是互补的,具有统一性。</p><p>【解析】(1)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结合材料可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质变;人生价值的实现等角度写一篇短评,要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p><p>(2)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结合矛盾观点,可从中西医存在斗争性又具有同一性的角度来论述此观点的合理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要让一些原有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废旧立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p><p>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p><p> </p></div></div>
<div><p>【答案】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要坚持废旧立新,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p><p>【解析】本题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供给侧改革要坚持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角度进行论述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享受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服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交流结构、组织结构,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p><p>(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p><p>(2)联系现实生活,就人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已经普遍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p><p>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能人为割断和否认。</p><p>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重视联系的中间环节,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以及互联网与人们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p><p>(2)①坚持适度原则。要适度利用网络而不可沉迷于网络。</p><p>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抵制和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p><p>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生活的具体需要使用互联网</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这一主题。试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联系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设问指向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联系的知识主要包括: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分析意义。</p><p>(2)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做法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可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适度原则、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思考。</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十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产品已经渗透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全世界有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个人电脑、手机、彩电、空调以及40%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但“中国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破坏环境力度大、利润低。《中国制造2025年》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纲领。该纲领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制造需要人才,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实施了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适时调整发展战略。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对传统制造业既要克服又要保留,实施改造升级。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现中国智造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促进产业升级。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也要勇敢的接受困难和挑战。</p><p>【解析】本题以“中国制造”要升级为“中国智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本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关原理来回答。结合材料,考生可从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传统制造业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传统制造业既要克服又要保留,实施改造升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传统制造业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也要勇敢的接受困难和挑战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