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4:39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p><p>①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p><p>②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p><p>③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p><p>④应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①不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不符合题意;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2016年的国际国内新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A. 1月16日,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p><p>B. 2月7日,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2016春晚向全球直播</p><p>C.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p><p>D. 4月2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在上海召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B选项属于文化现象。A、D选项属于经济现象。C选项属于政治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花千骨》《琅琊榜》《寻龙诀》等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也成为盗版的“重灾区”,一年有近百亿元被“盗”走,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业内人士苦不堪言。这告诉我们</p><p>A. 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p><p>B.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C.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必须根除</p><p>D. 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文化市场中出现的不健康发展的情况,不是体现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A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B项不选;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传媒的商业性无法根除,只能加以规范和引导,C项不选,材料表明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这表明</p><p>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p><p>②统筹全局,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p><p>③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④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森林效应”表明联系是多样的,一事物与周围事物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②说法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主要体现的哲理是</p><p>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p>B.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p><p>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p><p>D.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看到了城门失火与池鱼之间的联系,这主要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天是佛,在地是魔。”这是科技界对臭氧的公认描述。聚集在平流层,臭氧是“地球卫士”,可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粘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由此可见</p><p>①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p><p>②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p><p>③事物的联系是由认识水平决定的                    </p><p>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和多样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臭氧层既可以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充当地球的“卫士”,另一方面,在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粘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由此可见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和多样的。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不恰当,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认识不能起决定作用。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长三角地区又迎来新一轮的国家战略机遇:《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发布,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26个城市组成的新长三角城市群阵列,未来将打造改革新高地,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合作。</p><p>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p><p>盐城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对接发展的重要连接点,也是长三角北拓门户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先导基地,处于江苏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位,是江苏沿海开发承南启北的战略支点,拥有对内对外的开放优势、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中韩合作的平台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绿色生态的宜居优势,成为苏北唯一入选的城市。</p><p>        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机遇属于盐城,但它决不会仅仅青睐盐城。对盐城来说,是机遇展露面前,挑战潜藏背后,考验也接踵而至。唯有行动和创举,才能乘势而上、借势双赢,推动盐城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崛起腾飞。</p><p>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p><p>(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正确性。</p><p>(2)盐城文化资源丰富,如:淮剧、杂技、海盐文化、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盐城如何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乘势而上、借势双赢打造文化品牌?</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正确把握和认识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推动全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体现了着眼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局部,以区域的优化发展推动和提升全国的发展水平.③坚持系统优化方法,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有利于区域城市功能互补,有利于有序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系统优化效应.</p><p>(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盐城应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和经济社会繁荣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品牌.②立足于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推动盐城传统文化的发展.③加强与其它区域文化的交流,借鉴和吸收其它地区文化发展经验,博采众长,创新发展.</p><p>【解析】本题以2016年6月长三角地区又迎来新一轮的国家战略机遇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正确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联系观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盐城如何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乘势而上、借势双赢打造文化品牌。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在充分审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相关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故本题中考生可以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博采众长,创新发展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与艾滋病.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上世纪60年代初, 疟疾在东南亚肆虐,而疟疾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性,找到抗 击疟疾的新方法迫在眉睫.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团队借助于 实验室. 剂型室及X-衍射法等技术手段反复筛选,逐一排除, 不断加深对青蒿的认识,并在1977年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 屠呦呦团队将这一成果反复进行鼠疟实验甚至亲自试服以证 明100有效并且无毒.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中国举行 青蒿素国际会,屠呦呦向西方医药学家全面介绍青蒿素研发 情况.WHO专家说中国人能够用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 起来,找出青蒿素这个全新的特色的抗疟新药,而且可由此推 出新的抗疟药以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同时中国人自己发明的青蒿素在毫无保护的状况下流失了</p><p>(1)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屠呦呦研究团队是如何在实践中加深对青蒿素认识的。</p><p> (2)知识产权已成许多国家发展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请就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两条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产生新问题,推动 人们进行新的探索.疟疾在东南亚肆虐,威胁人类生命,而疟疾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性,推动屠呦呦团队开展寻找抗击 疟疾的新方法的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屠呦呦团队借助于实验室剂型室 及X-衍射法等技术手段反复筛选排除,不断加深对青蒿的认识。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实验,从中药提取抗疟成分做鼠疟实验甚至亲自人体试服,屠呦呦团队 逐渐提高了对青蒿素的判断和推理认识的能力。 </p><p>(2)(2)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 的法律法规;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④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p><p>【解析】本题以屠呦呦团发现青蒿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与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第一问是从哲学生活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考查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从材料的表述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中答题的基本点主要有:实践产生新问题,推动 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其次,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就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 的法律法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