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4:24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24日,中宣部部长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义化,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为取向,萃取精华、服务当代。这一要求对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启示是</p><p>①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p>②先继承传统文化,然后再加快发展</p><p>③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p><p>④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正确;先继承后发展传统文化的观点错误,②不选;“萃取精华、服务当代”启示我们要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正确;材料没有表明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p><p>①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②优秀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p><p>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主导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优秀的文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①④正确;优秀文化并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②不选;不能说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主导作用,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p><p>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p><p>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p><p>③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p><p>④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基于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①②正确;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原因,③不选;优秀文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情况:</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时间</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6年9月14日</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7年2月15日</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7年5月15日</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l美元对人民币为</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6895</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8632</p></td><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8852</p></td></tr></table><p>&#xa0;</p><p>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与人民币币值变动有关的推导过程合理的是</p><p>①美元升值→进口美国的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我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p><p>②美元汇率升高→赴美国旅游的费用降低→有利于我国居民到美国旅游、购物</p><p>③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有利于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p><p>④人民币贬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提高→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逐渐增多,这说明美元在升值,人民币在贬值。美元升值,进口美国的商品价格会提高,不利于我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①正确;美元升值,美元汇率升高,赴美国旅游的费用会增加,②错误;人民币汇率降低,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增加,这有利于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③正确;人民币贬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会降低,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这有利于</p><p>①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p><p>②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p><p>③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p><p>④加强农村科学础设施的建设</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不选;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③正确;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与加强农村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艺要有温度,就要牢记文化责任与社会担当,即服务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文艺创作要</p><p>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p><p>②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p>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p><p>④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艺要服务人民,为了人民,这说明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②④正确,①③选项不符合材料,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类抗战文物是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最为真实和直观的物证。文化部领导强调,要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以更好地铭记历史。这是基于</p><p>①一定的文化是由—定的政治决定的</p><p>②抗战文物能凝聚民族力量</p><p>③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p><p>④通过文物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定的文化是由—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这与加强抗战文物保护无关,①不选;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这是基于抗战文物能凝聚民族力量,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③正确;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不是要通过文物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就业是民生之本。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这一政策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p><p>①扩大社会再生产</p><p>②稳定增加就业</p><p>③刺激居民消费</p><p>④增加居民收入</p><p>A. ④→③→①→②    B. ②→③→④→①</p><p>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③→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是要先解决好就业问题,故②应放在首位,就业增加,会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加则会刺激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增加,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故正确的传导顺序应为②→④→③→①,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目前,《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杰出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节目的积极影响是</p><p>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p><p>②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p>③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p><p>④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感动中国》节目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①正确;《感动中国》节目能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正确;《感动中国》节目并不能增强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③不选;《感动中国》节目并不会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行当——职业“网红”。然而不少网红的节目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导向,刷新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认知。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p><p>①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p>②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③要提高辨别能力,抵制落后文化</p><p>④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少网红的节目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导向,刷新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认知,这警示我们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①正确;材料也警示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正确;色情暴力文化属于腐朽文化,不是落后文化,③不选;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并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阐四大风味。材料体现了</p><p>①地域文化受判地理环境的影响</p><p>②中华文化同根同源</p><p>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p><p>④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各地饮食不同,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正确;中华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②③不选;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女书一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为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它大多为七言诗体唱本,描写了当地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生活情趣、乡野逸事,生动勾勒出江永妇女的生活形象。这表明</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p><p>②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③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p><p>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①②不选;“女书”生动勾勒出江永妇女的生活形象,这表明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③正确;“女书”描写了当地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生活情趣、乡野逸事,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该观点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p>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p>③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p><p>④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支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①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②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③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要适应这一新的要求,我们应该</p><p>①坚持市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p><p>②扶持流行文化,满足大众娱乐化需求</p><p>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见的社会主义文化</p><p>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我们应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③④正确;坚持市场主导,满足大众娱乐化需求并不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措施,①②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乾隆年间,英国公使秘书用五线谱的方式将我国民间小调《茉莉花》记录成乐谱,并把它传到了西方。后来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以《茉莉花》为主要音乐素材,在意大利演出后造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这说明()</p><p>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p><p>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茉莉花》传到西方并被作为歌剧《图兰朵》的主要音乐素材,这说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正确;《茉莉花》传到西方并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形成了我们的民族特色。这表明</p><p>①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_文化差异性的消失</p><p>②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p><p>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p><p>④世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所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①不选;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②错误;“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也表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所用,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1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团在缅甸仰光国家大剧院举行春节访问演出,受到华侨华人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表明</p><p>A.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p><p>B.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p><p>C.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p><p>D.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因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亚洲团在缅甸仰光国家举行春节访问演出能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的零抗战”。这一修改能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和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p><p>教育是国之本,历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修改教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有益作用。这一修改能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澎湃动力。</p><p>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在中小学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合理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牢记历史,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p><p>(2)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答出2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中小学材料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中小学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合理性,考生可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