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4:14

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p><p>①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p><p>②把历史看做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p><p>③没有看到杰出人物是历史创造者  </p><p>④坚持了对历史真相的质疑精神</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历史看做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都否认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故排除题肢③;历史真相不容质疑、不容否定,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期间,在曹操发迹的河北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的近3000件(块)佛教造像,除部分无色外,很多都色彩艳丽。为保护佛像颜色,在发掘时,有关专家已选取最小的碎片,进行色彩等技术分析,已形成预案推广运用。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碎片色彩技术分析能够为佛造像颜色保护提供一般方法</p><p>②碎片色彩技术分析的总和构成了佛造像颜色保护的一般经验</p><p>③碎片色彩的特性通过最终形成的推广预案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p><p>④碎片色彩技术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预案对佛造像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有关专家已选取最小的碎片,进行色彩等技术分析,已形成预案推广运用”,体现了碎片色彩技术分析能够为佛造像颜色保护提供一般方法,之所以推广应用,是因为碎片色彩技术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预案对佛造像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选C;②不选, 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不选,因为矛盾的普遍性要通过特殊性来表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这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p><p>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p><p>②社会治理方式要适应变化的客观实际</p><p>③从矛盾的特殊性归纳出矛盾的普遍性     </p><p>④以矛盾普遍性为指导解决矛盾特殊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所以要探索新路径,体现了社会治理方式要适应变化的客观实际,“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体现了从矛盾的特殊性归纳出矛盾的普遍性,选C;①④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p><p>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p><p>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p><p>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p><p>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①正确,“认为命中注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②正确,“行”时过马路左右看,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需那。③错误,声称者体现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致,不选。④错误,唯心主义理论可以,实践上行不通,不选。</p><p>故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才能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p><p>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B.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C. 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p><p>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干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强调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B正确;题干要求考查唯物辩证法,题肢A是唯物论的观点,题肢D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强调的是解决四风问题,不是看问题,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p><p>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发现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这说明</p><p>A. 规律是客观的,偶然事件不具备规律</p><p>B. 人类的认知具有局限性,不能预知未来的事情</p><p>C.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发挥关键部分的功能</p><p>D.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们对于天鹅的认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从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到黑天鹅的出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在一定时期总是有限的,但世界是无限发展的,随各种因素的变化,人的认识需要而且也在不断地处于无限发展中。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项正确。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A项错误。B项中“不能预知未来的事情”否定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项中原理与方法论不对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p><p>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p><p>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p><p>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p><p>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⑤存在即被感知                     </p><p>⑥我思故我在</p><p>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万物生、变化起”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故①符合题意;“我的灵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鬼是人忧惧产生”是唯物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形体是物质,精神是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故④不符合题意;⑤⑥选项中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被感知、观念的集合都是唯心主义,符合题意。②⑤⑥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部派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例证<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38.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上帝造万物<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全世界鸽子总量将增至4亿只之巨。“鸽”满为患,势必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卫生、疾病等问题。让人类与鸽子在“相看两不厌”的同时避免产生“附带损伤”,需要:(  )</p><p>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p><p>③运用矛盾分析法,推动矛盾双方向积极的一面转变</p><p>④树立创新观念,因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鸽”满为患,势必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卫生、疾病等问题。让人类与鸽子在“相看两不厌”的同时避免产生“附带损伤”,需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推动矛盾双方向积极地一面转变,故①③符合题意;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与题意相悖,故排除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p><p>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p><p>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p><p>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p><p>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正确,“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并且尊重客观规律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②不选;“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强调内因的作用,③不选;④强调了尊重事实,即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时隔12年,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在巴西奥运会上荣膺冠军。比赛中,女排姑娘技术上打的漂亮,精神上更令人动容,她们在困境中不服输的那股劲儿,是很多中国人熟悉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启示我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p><p>A.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B.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侧重自我价值的实现</p><p>C. 要以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为前提</p><p>D. 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没有条件也要成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中国女排精神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在艰难困苦中不服输的精神,女排精神启示我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故A入选。B、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可以试点的。试点总结经验,慢慢走向成熟。当然,在国企中选聘职业经理人,要将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区别开。如果是竞争性国企,完全可以由董事会在市场上选聘合适的、懂业务的、能够认真负责的人来做总经理。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p><p>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     </p><p>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p>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p><p>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点总结经验,慢慢走向成熟”强调了试点的重要性, 即从试点中总结经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题肢①说法正确;“要将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区别开”强调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题肢②说法正确,选A;③选项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存在优劣之分;题肢④说法错误,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p><p>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p><p>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p><p>(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p><p>材料二:2016年9月4日晚,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片夜》与《片光》合奏,《高山流水》共《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挢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第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固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撼,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p><p>《最忆是杭州》“辐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采茶舞曲”清新灵动,舞动勤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美丽的爱情传说演绎美好情感;“高山流水”礼遇知音,世界大同;“欢乐颂”热情好客,和平共进。在恢弘的场景下,情意并茂的演奏,观感细腻又不失心灵震撼;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世界震撼和共鸣。 </p><p>(2)结合材料二,说明“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的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p><p>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p><p>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也相应发生变化。</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p><p>(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等,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p><p>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分)</p><p>③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坚持以伙伴关系为依托,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2分)</p><p>(3)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最忆是杭州》诠释、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G20杭州峰会主题;</p><p>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最忆是杭州》选用中外名曲,运用新的全息投影技术,在室外水上演出,实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完美结合、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p><p>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最忆是杭州》“辐射”了中国文化的力量;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世界震撼和共鸣。</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本题着重考察的是实践、认识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的分析,G20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G20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也相应发生变化,说明了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出了真理的特点;最后,G20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体现出了认识的特点。</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考生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分析材料,然后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一方面我国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我国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这些内容体现了联系的特点。再者,我国坚持以伙伴关系为依托,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的关系原理。</p><p>(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说明“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的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根据材料的分析,《最忆是杭州》选用中外名曲,运用新的全息投影技术,在室外水上演出,实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完美结合、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这体现出意识的特点;其次,材料中,《最忆是杭州》诠释、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G20杭州峰会主题,这主要体现了意识的活动的目的性;最后,《最忆是杭州》“辐射”了中国文化的力量;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主要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条件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学习大国,必然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读古书,承袭古人以鉴今日;读海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文学,陶冶情操;读传记,增添力量;读哲学,更加睿智;读科技,更加聪慧……</p><p>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充分利用零碎的短暂时间进行阅读,快速、及时地获取大量的信息,阅读中还可以进行互动。碎片化阅读在方便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还使人形成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挑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等,不利于形成深度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p><p>(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对待碎片化阅读。</p><p>(2)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就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要坚持两点论,看到碎片化阅读存在着两面性,既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获取大量信息,也挤占了人们的深阅读时间,挑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②也要坚持重点论,碎片化阅读使人充分利用时间获取信息是主要的;③但是碎片化阅读对人带来的挑战和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p><p>(2)示例:①要从实际出发,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书本知识的两面性;③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检验书本知识,以实践为目的学习书本知识;④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书本知识要进行“扬弃”;⑤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已有的知识。</p><p>【解析】(1)本题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对待碎片化阅读,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答题知识范围是“对立统一”,然后要调动相关知识储备,明确这一知识点的原理内容.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坚持两点论的角度分析说明碎片化阅读的两面性;其次可以从坚持重点论的角度分析说明碎片化阅读使人充分利用时问获取信息是主要的;最后可以从正确对待碎片化阅读的角度进行总结性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类的解答题.本题为半限制性试题,总的来说考生的自主性较大,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只要所提方法论建议符合题文主旨,且具体可行即可.例如,正确对待书本知识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其体分析书本知识的两面性;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检验书本知识,以实践为目的学习书本知识;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书本知识要进行“扬弃”;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已有的知识,等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p><p>在河南郑州,有一条古老的“祭域路”。而祭域有3500多年的历史。去年5月底,郑州市政府发文将“簪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祭城社区的一些老居民们经过多方申诉无果后,一纸诉状将郑州市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对于路名的变更,之前郑州市民政局曾回应表示,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眼下祭城路改名的纠纷仍在等待法庭择期宣判。</p><p>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你对河南郑州市民和政府针对祭城路改名出现纠纷的看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站的角度不同,往往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市民是站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才反对政府修改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路名;政府是站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角度,才作出修改路名的决定的;</p><p>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坚持真理,遵循客观规律,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政府修改路名,应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服务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维护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p><p>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地名修改问题上,政府要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本题要求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你对河南郑州市民和政府针对祭城路改名出现纠纷的看法.此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针对祭城路改名出现纠纷”.解读设问,本题“出现纠纷”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纠纷”原因在于人们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可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纠纷”的行为主体是人民群众,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范围内,可以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解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