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3:57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六周半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016年10月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下列有关长征的句子中明确体现这一道理的是</p><p>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②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p><p>③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p><p>④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师甘攻城</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错误,其强调的是要注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选项错误,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排除法,③④选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观点。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复读。由此可见</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p>②哲学源于对实践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p><p>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中甲乙两个人对高考落榜后的态度以及其做法从哲学上来看,充分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故①③入选。②选项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不恰当,排除。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里幻想的海底世界是惊险无比的,卡梅隆电影《深渊》里塑造的海底是斗争激烈的。参与第二次下潜工作的潜航员唐嘉陵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海底特别贫瘠,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指甲盖那么大的昆虫生物和一些生命活动迹象,比如类似蚯蚓住过留下的那些小孔。这再一次证明了</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p><p>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参与第一次下潜工作的潜航员唐嘉陵表示,海底要远比电影以及小说里所描绘的海底是不同的,海底特别贫瘠,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指甲盖那么大的昆虫生物和一些生命活动迹象,比如类似蚯蚓住过留下的那些小孔。这再一次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D入选。A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成渝客运专线全线开通,&#xa0;2016年11月,渝万高铁开通运营,"成一渝一万"&#xa0;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贯通。顺应高铁带来的契机和加快建设经济走廊,无疑将深刻改变沿线经济布局,极大促进川渝联合发展。这表明</p><p>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xa0;&#xa0; </p><p>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p><p>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p><p>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2015年,成渝客运专线将全线开通,2017年渝万客运专线将建成投运,届时,“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贯通。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②③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这几句歌词出自《光辉岁月》。是香港beyond乐队向曼德拉致敬的歌曲。这几句歌词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要坚信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p><p>B. 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p><p>C. 要直面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考验</p><p>D. 要确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歌词表明,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充满风雨,历经挣扎,但只要自信,就可以战胜困难,赢得未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A。题目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故B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p><p>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p>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p><p>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p>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停和闲两字是不运动的意思也就是静止。“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故本题选B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p><p>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p><p>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p><p>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p><p>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说法不对,部分不能决定整体。“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体现了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说明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②③符合题意。④中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初始, 对自然存敬畏之心。发展到近代,人类认为可以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如今,人类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形成人与自然的"理性和谐"。这一认识过程 &#xa0;</p><p>①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p><p>②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xa0;</p><p>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xa0; &#xa0; &#xa0;</p><p>④是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④选项“到了更高境界”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故②③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人皆知蜀道难,岂知黔道更艰险。贵广高铁的建设难度在全国首屈一指,贵州地貌形态多样,地形复杂。当特殊的地质地貌遇到了建设工程质量、精度要求更高的高铁,贵广高铁的建成尤显“不平凡”,它被建设者喻为“穿越喀斯特的超级铁路”。贵广高铁的成功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p><p>A. “不平凡”的业绩取决于建设者的聪明才智</p><p>B.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p><p>C. 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p><p>D.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我国在建设贵广高铁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从而建成了“不平凡”的高铁线路,贵广高铁的成功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故D入选。A选项“取决于建设者的聪明才智”的表述错误。B、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所描绘的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间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却成了千古名句。这说明:</p><p>A. 名句源于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加工制作</p><p>B.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 名句都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制</p><p>D. 名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首古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生育政策的调整表明</p><p>①人口政策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p><p>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政策来适应形势变化</p><p>③人口与社会的联系决定着人口政策的客观实在性</p><p>④联系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着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我国对人口政策的调整,表明了人口政策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故①入选。题目中,“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表明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政策来适应形势变化,故②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堤溃蚁穴 君子慎其微。”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明确。下列与“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蕴含哲理相似的是</p><p>①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p><p>②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p><p>③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p><p>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长堤溃蚁穴 君子慎其微。”看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①②选项蕴含的哲理与题意相符。③选项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选项强调了联系的条件性。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理伦,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这说明</p><p>A. 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p><p>B. 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p><p>C. 真理是可以被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p><p>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理伦,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故D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发生在3月20日,全食阶段持续时间最长为2分钟左右。但受地理位置和日食发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公众只能看到一次日偏食。2015年的两次月全食发生时间分别是4月4日和9月28日,我国公众能欣赏到的是4月4日这次。对于这些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精确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材料体现了</p><p>A. 物质和意识互不依赖、平行共生</p><p>B.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p><p>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 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能够对日全食与日偏食进行精确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即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故D入选。A错误,物质不依赖与意识而存在。B、C选项没有体现。</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个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个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p><p>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p><p>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p><p>C. 二者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p><p>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第一个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属于辩证法的思想。第二个观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故属于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故A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说明科学发展观 </p><p>①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p>②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终极真理</p><p>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p><p>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①④入选。②选项“是终极真理”的表述错误。③选项“直接推动”的表述不恰当。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切存在物,即整个世界,只是观察者的观察物,简言之就是表象——没有比这更无疑问,更不依赖于一切其他东西,更不需要证明的真理了。”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p><p>①我思故我在                 </p><p>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p><p>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p><p>④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一切存在物,即整个世界,只是观察者的观察物,简言之就是表象——没有比这更无疑问,更不依赖于一切其他东西,更不需要证明的真理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等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小龙虾”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微信下单、第三方物流跑腿送虾、某电商平台上线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关注。传统餐饮业遇到“互联网+”迸发出巨大的潜力。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敢于改变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p><p>②学会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p><p>③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p><p>④善于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互联网+”是人们系统优化餐饮、快递物流、网购等各类资源,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体现,也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结晶,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选项表述错误,我们应尊重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改变联系的客观性。②选项表述错误,事物的本质联系是指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无法创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了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董卓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曹操的机智体现了</p><p>①唯心主义观点&#xa0;    &#xa0;                </p><p>②唯物主义观点    </p><p>③形而上学思想&#xa0;                    </p><p>④辩证法思想</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曹操随机应变,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辩证法思想。故①③项错误。本题选D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是落实 “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全国各个省份立足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p><p> 材料一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十二五”期间四川投资2 100亿元打造西南大交通枢纽。</p><p>材料二 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山东省从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发,考虑到本省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三大城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以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为骨干的济南城市圈;以青岛为中心,以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为骨干的青岛城市圈;以济宁为中心,以菏泽、临沂、枣庄为骨干的济宁城市圈。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p><p>(2)结合材料二,分析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发挥交通建设的带动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联系。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p><p>  (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山东省统筹全省各地实际,将本省分成三大经济圈,每个经济圈都从整体上规划其发展。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每个经济圈中都确定了中心城市、骨干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层次结构。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三大经济圈划定后,增强了各经济圈内城市间的联系,形成有序、合理的结构,从而增强了整体功能。</p><p>【解析】本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故考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从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表述的相关内容要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找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在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xa0;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p><p>分析材料中习主席的讲话所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人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p>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p><p>【解析】本题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习主席的讲话所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材料中,“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考生可以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考生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闪存盘,又被称为U盘,1999年,朗科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闪存盘。闪存盘不仅体积小容量大,而且让电脑不再需要软盘驱动器。全世界每年销售的上亿台新电脑因为脱离了软驱而变得更轻便,而每台电脑的成本也因此降低近百元。然而,朗科的闪存盘研发却历经了艰苦的过程。如何把USB接口和闪存介质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移动存储工具成为当时困扰全球电脑行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存储器要与电脑操作系统打交道,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制造商拒绝了朗科了解操作系统的请求,这使得朗科的研发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仅仅为了能让计算机系统识别U盘,朗科就需要每天不间断地向电脑输入数据进行尝试,这一试就是8个月,其间他们上千次地对控制软件进行了改动。2006年,全球第一个光盘闪存盘在朗科公司正式问世,这标志着该公司又掌握了可以取代光盘的全部技术,朝着“让电脑更轻薄”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而后,朗科公司又引领闪存盘步入后存盘时代,使闪存盘可以看电影、可作网上银行,继而又开发闪存盘电子钥匙和打电话等相关功能,使闪存盘进入一个全新时代。</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朗科公司在闪存盘研发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在闪存盘取代软盘驱动器之后,朗科公司又开发出光盘闪存盘,进而引领闪存盘步入后存储时代,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的灭亡。</p><p>②&#xa0;朗科公司科研人员&#xa0;在研发工作中,不畏艰险,历经了艰苦的过程,终于取得闪存盘技术上的突破,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xa0;③&#xa0;朗科公司坚持自主研发U盘,用闪存盘取代软盘驱动器,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新一代光盘闪存盘,进而又引领闪存盘步入后存储时代等,体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p><p>【解析】本题以朗科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闪存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朗科公司的具体的做法要进行梳理,从中提取出主干信息,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例如,材料中,在闪存盘取代软盘驱动器之后,朗科公司又开发出光盘闪存盘,进而引领闪存盘步入后存储时代,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的灭亡等。</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某地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在草原上散养鸡,鸡吃草籽、昆虫等,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以后,可以让牛羊改吃农田秸秆,这样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能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秸秆在田间焚烧带来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p><p>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养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养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有利于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遵循与利用自然规律,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5分)</p><p>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5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本题答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规律的相关知识。考生根据所学的规律的相关知识,一般可以答出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人们可以利用规律等相关知识。其次,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然后组织答案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六周半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