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3:56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掌握了一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运用通项公式得出a2014的数值.这位同学在解题过程中 </p><p>①坚持了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xa0;</p><p>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p><p>③坚持了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p><p>④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某同学掌握了一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运用通项公式得出a2014的数值。这位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训有之:“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与之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p><p>①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p><p>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p><p>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p><p>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③④适合题意;①是事物发展的,不适合题意;②是意识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公布的PM2.5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第一阶段的初级标准,空气质量的改善之路还很长远。这表明</p><p>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p><p>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p><p>③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p><p>④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的母体之中</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公布的PM2.5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第一阶段的初级标准,空气质量的改善之路还很长远。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③适合题意;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xa0;</p><p>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xa0;</p><p>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xa0;</p><p>④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是错误的;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xa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②③适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如果对这段名言加以概括,以下最恰当的是</p><p>A.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p>B. 终极的真理难以获得</p><p>C. 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p><p>D. 真理总是相对而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从求神膜拜自然到用思维证明自然再到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是景象不断变幻,人们仍然没有掌握大自然的秘密,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前进性和上升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当入选;B说法错误,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此,我们必须</p><p>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p><p>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推动制度等方面的创新</p><p>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创新和利用客观规律</p><p>④尊重实际,把握条件,善于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①适合题意;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②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地时间2015年11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利用“火星大气与挥发性演化”探测器发现了一个极光的证据,进而证明极光并非整个夜晚出现在火星的全部表面。这说明</p><p>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p>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xa0; </p><p>③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p><p>④科学仪器证明物质的客观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利用“火星大气与挥发性演化”探测器发现了一个极光的证据,进而证明极光并非整个夜晚出现在火星的全部表面。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xa0;,①②适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③是错误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科学仪器证明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交通行为中,如果每个人都想快,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谁也快不了;相反,如果大家选择遵守规则、互利合作,反而会带来合作效益,使交通顺畅有序。材料告诉人们要</p><p>①着眼整体,调整个体的行为     </p><p>②善于用整体的发展推动局部的发展 </p><p>③立足局部,选择最佳方案         </p><p>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每个人都想快,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谁也快不了;相反,如果大家选择遵守规则、互利合作,反而会带来合作效益,使交通顺畅有序。这告诉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调整个体的行为,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给蚊子注射一种细菌,使其与蚊子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使蚊子具有抵抗疟原虫的免疫能力,且这种免疫能力能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越来越少,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疟疾。上述事例说明</p><p>①人能根据事物的具体联第建立固有联系 </p><p>②人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造福人类 </p><p>③科技进步促进事物规律的创新和发展 </p><p>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此料中的事例说明人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造福人类,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④适合题意;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③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这说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深化认识、发展认识</p><p>③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xa0;&#xa0;&#xa0;</p><p>④认识受实践水平影响具有反复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xa0;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这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①③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②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说明</p><p>①世界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p><p>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p><p>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p><p>④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发展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②③适合题意;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起积极作用,①错误;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发展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方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传统金融业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p><p>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p><p>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p><p>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②③适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2016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p><p>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p><p>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p><p>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p><p>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A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适合题意;B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适合题意;C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不适合题意;D体现了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决然不同的,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的,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p><p>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p><p>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p><p>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的,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现在,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p><p>①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xa0;&#xa0;&#xa0; </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p><p>②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xa0;&#xa0;&#xa0;&#xa0;&#xa0; </p><p>④事物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错误,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信息中心表示,截至2016年1月,全区己采集到427.45万户1889.93万人信息,通过“两评议一公示”和财产检索“一票否决”,将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91.22万户农户予以剔除。贫困人中建档立卡正在展开,将采取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的方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见实效。下列传导路径与材料一致的是</p><p>A. 社会调查→贫困人口建档→“精准滴灌”→让扶贫见效</p><p>B. 贫困户提出申请→确定贫困户→“精准滴灌”→让扶贫见效</p><p>C. 贫困人口建档→“大水漫灌”→“精准滴灌”→发布信息</p><p>D. 发布扶贫信息→“精准滴灌”→脱贫户公示→调整扶贫策略</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属于推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调查,为贫困人口建档,有利于“精准滴灌”,让扶贫见效,A是正确的;通过贫困户提出申请,确定贫困户是不科学的,B错误;贫困人口建档不符合“大水漫灌”,C错误;调整扶贫策略,发布扶贫信息,脱贫户公示,有利于实现“精准滴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p><p>①唯物主义实现了“言”与“行”的统一</p><p>②声称者的“行”带有唯物主义的倾向</p><p>③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p><p>④唯心主义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分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题肢③适合题意;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的做法是唯物主义的做法,题肢②适合题意;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错误;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p><p>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的表述,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材料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p><p>在伽利略和牛顿发现惯性定理以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科学”的;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力学体系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 “蛙腿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p><p>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p><p>(1)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p><p>(2)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探求知识,追求真理,所以,我们要有实践的胆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允许争论,真理越辩越明。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④科学要求求真,即不断通过实践追求真理。我们既要尊重权威,又要不为权威所困,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p><p>(2)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争论,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p><p>【解析】本题以科学研究的进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及其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及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p>(2)本题考查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实际是考查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争论,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金额、笔数逐年上升,并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一些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精心规划,以其雄厚的资本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如何扎根海外市场、融入当地社会,如何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服务,依然是制约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瓶颈。</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分)</p><p>(2)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既要抓住金融危机下海外并购存在的良好机遇,也要分析中外企业文化差异等不利条件,做到趋利避害;(2分)既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与整合能力,也要关注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等外部条件;(2分)</p><p>(3)既要注重影响海外并购的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精心规划,认真研究海外并购中的风险因素,以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2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联系多样性,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我国企业更好的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联系多样性的基本理论包括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然后结合海外并购,进行分析各种联系,即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既要抓住良好机遇,也要分析文化差异等不利条件,做到趋利避害;既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与整合能力,也要关注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等外部条件;既要注重影响海外并购的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精心规划,认真研究海外并购中的风险因素,以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表示,希望双方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以积极态度和发展眼光推进对话合作,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妥善处理分歧矛盾,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克里表示,世界正在经历重大发展变化,美方愿同中方一道,加深对话、互信、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造福两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为美中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强劲生命力。</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既要看到中美之间存在的利益对立,也应看到双方的共同利益,以积极态度和发展眼光推进双方对话合作。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正确处理中美关系,应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妥善处理分歧矛盾,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③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既要看到中美之间的对话合作,也不能忽视双方的摩擦冲突,但应明确对话合作是主流。</p><p>【解析】本题以正确的处理中美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美关系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难以满足需求.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美国公开声明表达异议,就申请加入亚投行一事指责英国.澳大利亚此前曾担心该行管理结构问题而决定不加入,但伴随着对这一问题不断改善,澳大利亚决定加入.中国政府表示,将促进亚投行不断壮大,助推全球经济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对待亚投行的正确态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创建亚投行.中国、英国等国的态度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p><p>(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道路.亚投行作为新事物,对管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要加以解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但应对其充满信心.</p><p>(3)要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亚投行的不断壮大,助推全球经济的发展.</p><p>(4)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美国公开指责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p><p>【解析】本题以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对待亚投行的正确态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亚投行的成立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