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3:52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高二政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中国作家曹文轩的获奖词是“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评委们一致认为构建童年的精神世界,悲伤与苦痛是重要而又必要的精神元素,和阳光、快乐等元素一道构筑儿童精神成长的台阶。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哲理相同的是:</p><p>①瑕瑜互见,长短并存&#xa0;</p><p>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p><p>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xa0;</p><p>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评委们认为悲伤与苦痛与阳光、快乐等元素一道构筑儿童精神成长的台阶,这说明了他们看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故①④选项表述均体现了这种观点。②选项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③选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哲学道理。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火遍全国,人们纷纷感慨年华易逝、岁月无情。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p><p>①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xa0;</p><p>②事物的性质是时刻变化着的 </p><p>③物质在静止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xa0;</p><p>④时间流逝不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放缓脚步</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的歌词所传递出来的年华易逝、岁月无情,体现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时间流逝不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放缓脚步。故①④表述正确入选。②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近5年的考古挖掘,有2000多年历史的海昏侯墓葬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在海昏侯墓内,了几千件漆木器和竹简,这一数量的确很震撼,但同时修复的难度也很大。为了让这些出土汉简“开口说话”,有关文物修复专家选取少量竹简,进行表面清洗,然后通过红外扫描,还原墨痕,然后再形成合理流程加以推广。不过,这一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此做法认识正确的是:</p><p>①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能够为漆木器和竹简修复提供一般方法 </p><p>②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合理流程能够解决其他漆木器和竹简修复的所有问题 </p><p>③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的具体做法寓于最终形成的合理流程之中 </p><p>④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对漆木器和竹简修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p><p>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中“够解决其他漆木器和竹简修复的所有问题”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题目中,对此做法说明了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能够为漆木器和竹简修复提供一般方法,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对漆木器和竹简修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故①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下列表达中搭配正确的是:</p><p>①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p><p>②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p><p>③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立足局部,统筹全局</p><p>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③选项错误,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体现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观点。故排除法,②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诗人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气势雄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挂”字很妙,充分体现了(  )</p><p>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p><p>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p><p>C.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p><p>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李白将倾泻而下的瀑布用一个“挂”字展现了出来,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挂”字很妙,充分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入选。A、B表述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表述属于唯心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学者认为,“当科学结论(扣气候变化和进化论)受到质疑时,关于科学的核心与灵魂之争就开始了。这种对于民众对科学的信心的破坏以及对基础科学本质的破坏,必须藉由科学界与哲学界的更多对话加以控制”。该观点看到了</p><p>A.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C. 哲学的缺位使具体科学陷^停滞</p><p>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当科学结论(扣气候变化和进化论)受到质疑时,关于科学的核心与灵魂之争就开始了。这种对于民众对科学的信心的破坏以及对基础科学本质的破坏,必须藉由科学界与哲学界的更多对话加以控制”。该观点看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B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伯乐著《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p><p>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p><p>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p><p>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伯乐的儿子继承了伯乐的经验而去相马,结果失败,这说明不能迷信他人的经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项不选,B项正确;材料中伯乐的儿子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参与了实践,故C、D的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社会发展规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使系统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告诉我们:</p><p>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结,密不可分 </p><p>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p><p>③万事万物不能作为个体事物而存在,只能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 </p><p>④一事物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熵定律”表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会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与周边事物相互联系而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②④正确;材料描述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而存在,并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事物是作为个体事物而存在,并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③观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元旦放假,小明和家人到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泰山旅游。回到学校,同学要他分享感受,他说,真是“看景不如听景”。这是由于</p><p>A. “看景”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p>B. 听到的“景”是意识选择和创造的结果</p><p>C. “听景”能创造一个幻想的“景”</p><p>D. 看到的“景”是意识如实反映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看景”也是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C选项表述错误,人不能创造“景”。D选项表述错误,看到的“景”不一定都是意识如实反映的结果。小明认为“看景不如听景”说明了听到的“景”是意识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故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说明五大发展理念:</p><p>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p>②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终极真理 </p><p>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p><p>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不存在终极真理。③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题目中,“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等表述,表明了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故①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中有云:“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写意画①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p><p>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摹写与复制  </p><p>④从根本上看是人类意识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写意画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的复制。④选项表述错误,从根本上来看是实践的产物。故排除法,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下列强调矛盾同一性的是:</p><p>①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p><p>②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p><p>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p><p>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故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与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均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吸引与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故①④入选。②③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求同存异。”该观点:</p><p>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p><p>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p><p>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没有道理,要坚持自己认定的真理 </p><p>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和观点</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有人认为“世上本无对错”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故②错误,①选项正确入选。另一方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每一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认识和观点,故④入选,排除③。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7月,由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公布结果并遭到了中国严正的抗议。国际社会纷纷支持中国立场。一纸荒唐仲裁不能改变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但是,南海仲裁案背后最大的阴谋就是美日联手遏制中国的日渐强大与崛起。为此,美日政客到处煽风点火,这体现了其</p><p>A. 运用了辩证法中的矛盾观</p><p>B. 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C. 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D. 否认历史事实的唯心主义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菲律宾单方面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由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但是这种荒唐的仲裁不能改变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这是因为其否认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D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说,面对未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它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上述论断意在强调</p><p>A.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p><p>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p>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p>D. 量的积累必然会导致质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中的表述,面对未来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这告诉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故A选项入选。B、C选项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需要一种独特的主观状态,这就是惊异(或疑惑、好奇)。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中,泰阿泰德对于“什么是知识”感到“疑惑”,苏格拉底回答道:“这种疑惑感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哲学确实没有别的起源。”可见</p><p>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中</p><p>B.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p><p>C. 哲学的任务就是满足人的好奇心</p><p>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哲学开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哲学需要一种独特的主观状态,这就是惊异,即对实践活动的一种惊异,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选项错误,哲学的任务是知道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丽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虚拟现实设备作为一个新事物</p><p>①是在全部推翻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克服了旧事物中的一切弱点和缺陷</p><p>③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            ④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但不是对旧事物的全部推翻。②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虚拟现实设备作为一个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他是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内容。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p><p>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路同行。</p><p>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保护与利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探索与承认”,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再到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了空前的历史性突破——“鼓励与扶持”。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非公经济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其地位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态势。</p><p>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日的。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提出了不同的定位,用于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保护与利用”到“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也可)</p><p>【解析】本题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故考生可以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以及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角度展开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p><p>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需要我们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持续接力,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要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发挥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坚不摧,所向披靡,谱写出四渡赤水,飞夺沪定,三过草过等一曲曲英雄颂歌,并且鼓舞了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游击队抗击法西斯的斗志。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得益于对战争规律的遵循,得益于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如何弘扬长征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要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②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发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斗志。③要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得益于对战争规律的遵循,得益于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p><p>【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即弘扬长征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本题限定的答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故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p><p>2006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工程研制。长征五号使用零部件达十几万个,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成千上万人为了“长征五号”的顺利飞天,协调一致,参与其中。长五首飞能不能成功,关键就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为此,研发团队二十年来先后试车114次,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而不气馁,终于研制成功。</p><p>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长征五号”飞天的整体目标,成千上万人的协调一致,启示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花大气力研制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启示我们,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中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实际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结合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总结分析即可,主要考查了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以及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等相关知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高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