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式,具有管理弱、风险大等明显缺点,但还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确实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诸多优势,值得大力推广。这一表述的哲学依据是</p><p>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p>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p><p>C.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p><p>D.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一方面,又看到了其缺点,故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故C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霓虹灯铺天盖地,城市文化消失殆尽。”对此,从文化角度告诉我们,城市建设发展要</p><p>①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p><p>②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弘扬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p><p>③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p><p>④结合本地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p><p>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选项强调的是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表述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强调的是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与题意无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弘扬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结合本地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故②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3日,宁夏自治区文化厅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会议,提出,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本地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和西夏文化资源,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火热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精选主题、刻画形象、构思情节、丰富语言,创作出更多既能吸引人又能弘扬正能量的的精品佳作。这说明</p><p>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p><p>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③亲身参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作文艺作品的唯一途径 </p><p>④文化创作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作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创作出更多既能吸引人又能弘扬正能量的精品佳作,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亲身参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作文艺作品的根本途径而非唯一途径,③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生在青岛黄岛的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的爆炸事故,爆炸现场浓烟冲天,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受伤。为确保爆燃事故中的伤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岛城市民和各级党员干部自发前往献血点义务献血,支援伤者救治。上午共有155名青岛港工人前来献血,捐献血液4万毫升。青岛港还成立了由150多名职工组成的救援队,随时待命听从调遣。我国人民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p><p>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p><p>②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p><p>③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p><p>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人民在救灾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精神,但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题目中,我国人民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杭州G20峰会的会标如图所示。用象征二十个国家的二十根线描绘出一座桥形轮廓,桥的造型,寓意着G2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各国经济合作之桥、面向未来共赢之桥。并行的线条中的“0”寓意各国和谐共处,互联互通,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下对G20会标进行的辩证法解读中正确的是</p><p>A. 会标的设计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p><p>B. “桥”寓意着人可以构建新的具体联系</p><p>C. “0”体现了矛盾双方由对立性向同一性转变</p><p>D. 会标的创作反映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题干要求辩证法解读,故A不符合;G20寓意成为各国经济合作之桥、面向未来共赢之桥,体现了可以构建新的具体联系,B符合;选项C中由对立性向同一性转变表述有误;选项D“扬弃”有扬和弃两层含义,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关于“什么是富贵”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机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p><p>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不同的人对富贵的理解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人们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不同,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正确;同时从侧面体现了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正确看待富贵,④正确;①②与材料无关。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我国汉族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表明</p><p>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p><p>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p><p>③传统习俗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p><p>④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从先秦时期就将此日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我国汉族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也表明了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③选项错误,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24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继承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对稳定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p><p>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p><p>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p><p>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尊古而不泥古”体现了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反对守旧主义,“创新而不忘古”体现了着眼于发展而又不失根基。①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重头戏,集结了乐坛资深唱将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仅凭冠名广告,就创收8.7亿。它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p><p>①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p><p>②其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p><p>③电视节目的创作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④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运作有机联系起来</p><p>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知识。《我是歌手》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形式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所以②入选;其创新了以往此类节目的形式,既体现了专业艺术,又抓住了商业机遇,所以④入选;①不符,节目版权是从韩国引进的,夸大了作用,与现实不符;③错,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由政府承担。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80多年前,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不畏艰险,趟激流、攀雪山、过草地,谱写了二万五千里的红色奇迹。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1)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关系。</p><p>(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p><p>(3)请从一个青年学生的视角为弘扬长征精神提两点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红军在长征中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无论是长征精神,还是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都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p><p>(2)①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做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用长征精神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②弘扬长征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长征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3)①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 ②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比赛(征文、唱歌比赛)</p><p>【解析】本题以我国弘扬长征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与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关系。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的观点。通过材料的审读,可以明确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二者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即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充分调动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考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要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故本题中着重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弘扬长征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两个角度进行展开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从一个青年学生的视角为弘扬长征精神提两点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 ,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比赛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湖北省某小学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他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并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博客、微信、QQ等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论文,进行资源共享。他们还建立“云教室”,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制成视频,放入“云教室”,形成“微课堂”。学生通过“微课堂”进行线上自学,在家里就可以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和学生展示的场所。对有些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入“云教室”进行“再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在“云教室”里开设了陶艺、剪纸、跳绳、魔方、标本制作等二十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随着“云教室”的发展和完善,该校上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部分网瘾学生的网瘾程度也大大减轻。</p><p>有评价指出,该校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兼顾学生学习个性的缺陷,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对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沭刻的影响。深化教育改革,不仅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而且深刻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复兴。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发挥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大作用。</p><p>(2)①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教师可以获得更多更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自身发展;可以更新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课程。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拓宽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扩展知识视野。</p><p>【解析】此题以教学改革为背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与综合国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与综合国力。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指向为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对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沭刻的影响。深化教育改革,不仅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而且深刻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复兴。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发挥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大作用。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2)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教师可以获得更多更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自身发展;可以更新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课程。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拓宽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扩展知识视野。考生围绕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