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鹿泉一中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p><p>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p><p>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p><p>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p><p>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解题关键是注意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通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体现出来,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域性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故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colspan="2"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源远流长<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博大精深<br /> </p></td></tr><tr><td rowspan="2"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 </p></td><td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不同<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br /> </p></td></tr><tr><td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见证不同<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br /> </p></td></tr><tr><td colspan="2"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简短和精练,受众越来越广泛。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出现,使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这表明 </p><p>①现代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p><p>②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p><p>③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途径</p><p>④现代传媒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题肢④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故排除。排除法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6日,让全球人民“操碎了心”的里约奥运会迎来开幕。巴西人民希望商机无限的“奥运经济”会给没落的巴西经济带来新的腾飞,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巴西经济走出低谷。这说明( )</p><p>A. 经济决定文化</p><p>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C. 经济与文化相互决定</p><p>D.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巴西人民希望商机无限的“奥运经济”会给没落的巴西经济带来新的腾飞,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巴西经济走出低谷,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项符合题意;A项题中没有体现;CD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p><p>A. —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p><p>B. 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p><p>C. 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人影响</p><p>D.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却出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都说明了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符合题意;A C和材料无关,应排除。D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奥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巩固。这说明( )</p><p>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p><p>B.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p><p>C.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p>D. 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索契举办冬奥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巩固,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B选项符合题意,当入选;A说法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排除;C说法错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排除;D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春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这表明</p><p>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p><p>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项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项错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同步,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选项错误,史书典籍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题目中,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B. 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p><p>C. 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p><p>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学史、学诗、学伦理会带给人以不同的影响,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答案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而且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应选C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蒿素的发现正是从中国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中草药青蒿中提炼出来的,用屠呦呦的话说“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这启示我们</p><p>①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 </p><p>③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注重保留和坚守传统文化的本来内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途径。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这启示我们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说法错误,错在“保留和坚守”;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习近平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因为</p><p>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p><p>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发扬</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古典诗词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起到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故题肢①②去;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不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与文化的世界性无关,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应当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是“守护”环境的重要法宝。之所以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因为( )</p><p>A. 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p><p>B.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p>D.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先导性地位</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题文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A表述错误,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舍去A。B、D与题意无关,舍去。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p><p>A. 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p><p>B.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重要</p><p>C. 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p><p>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材料中“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强调了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力量,选C。其余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6日上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只有在学习教育中为广大党员“补钙铸魂”,才能使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这主要因为( )</p><p>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p><p>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p><p>③一定的文化会给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p><p>④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强调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①④项强调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与题意不符;②③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也是醉了”“也是蛮拼的”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这表明( )</p><p>A.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p><p>B.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p><p>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p><p>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所以D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B观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的形式和性质,所以A、C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选举人大代表 </p><p>②超市进行半价推销活动 </p><p>③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 </p><p>④国家博物馆展出明代国画 </p><p>⑤市政府举行听证会 </p><p>⑥志愿者举行环保宣传活动</p><p>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⑤项属于政治现象;②项属于经济现象;③④⑥项属于文化现象;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  )</p><p>①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p><p>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p><p>③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p><p>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p><p>B. ①③</p><p>C. ②④</p><p>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④项符合题意;①项与题意不符;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借鉴歌剧、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灯光、激光等高科技元素,从重“难度技巧”转向重“创意”,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新杂技”的产生过程体现了( )</p><p>①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p><p>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p><p>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融合高新科技 </p><p>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新杂技”的产生过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①②项与题意相符;高新科技仅仅是文化创新的手段,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文化创新的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 )</p><p>A.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p><p>B. 文化具有共性</p><p>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D.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故事引起外国读者共鸣,体现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合作共贏”的主张S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p><p>A. 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p><p>D. 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的影响”,既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征,也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征。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A、D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一位美国游客看到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p><p>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p><p>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p><p>③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p><p>④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这名美国游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看成了强盗,这充分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不同,①说法错误;本题材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并未涉及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②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喜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p><p>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p><p>C. 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p><p>D.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与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并无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p><p>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相对其他大国、强国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p><p>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p><p>(1)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应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建设“第三极文化”,体现了这一点。</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建设大国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体现了这一点。</p><p>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以“建设‘第三极文化’”设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回答本题考生只要能够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熟练记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考生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等角度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结合材料,切忌原理与材料两张皮。材料中“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体现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萘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连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p><p> </p></div></div>
<div><p>【答案】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与欧洲酒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两者可以兼容并存。</p><p>②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国茶与欧洲酒的兼容并存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p>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茶文化和欧洲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p><p>【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理解。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是把握材料有效信息。首先审设问,考点明确,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指向明确,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属于原因类题型;然后审材料,“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们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茶与欧洲酒应该兼容。“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与欧洲酒文化的兼容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茶”与“酒”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国茶文化和欧洲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因此可以兼容并存。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组织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