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铁路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p><p>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p><p>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p><p>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的是整体优化的观点,不涉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布局,这说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②正确;事物的整体功能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不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说明系统优化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全生产是 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p><p>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p><p>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p><p>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p><p>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意强调安全意识的作用,因为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②③项符合原因;人的意识对实践发展的方向、进程结果和性质不能起决定作用,①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4年9月,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从哲学上表明(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p><p>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说明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世界是物质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批准《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p><p>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p><p>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D.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是属于上层建筑,材料:“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由此可见,A选项说法符合题意。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p><p>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p><p>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p><p>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题干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①符合题意。题干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从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万众创新”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更对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完善产生深刻和长远的重大影响。材料说明:</p><p>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p><p>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p><p>④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无止境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万众创新影响经济,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适合题意;万众创新对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产生影响,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③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创新对人类思维的影响,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创新的作用,没有体现创新永无止境,④与材料不符;故该题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p><p>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p><p>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p>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p><p>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体现了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④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p><p>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p><p>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描述法院对证人的证言不是盲目采信,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判断,这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证言受到证人主观立场的影响因此不一定是完全对真相的正确反映,A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是真实的,B观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把学书法的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p><p>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p><p>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p><p>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的、迂回的 </p><p>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③选项表述错误,事物发展的方向总体来看是前进的上升的。题目中,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把学书法的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故②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p><p>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p><p>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p>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p>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中国经济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故选项是②符合题意,应选;事物的发展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选项③把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道路等同起来,说法错误,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根本否定,故选项④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4分)</p><p>(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只是一些人失业。(4分)</p><p>(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4分)</p><p>【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考生首先要指出两个基本属性;其次要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即机器人和人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一面,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要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p><p>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p><p>【解析】本题以“稳增长、保就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生解答时首先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政策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切入;政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考生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切入;政策关注民生、就业,因此考生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角度进行切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引起社会对儒家思想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讲话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知识,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p> </p></div></div>
<div><p>【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知识,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容易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独立观测到。这是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也因此被视作“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据介绍,在当今信息社会,半导体技术飞速发展,但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成为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p><p>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体现了这一点。</p><p>(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为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而被发现的体现了这一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是霍尔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材料中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独立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成为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