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p><p>A.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p><p>B.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p><p>C.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p><p>D. 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A项不选;三角形在不同的条件下内角和不同,这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B项正确;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C项错误;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不是材料要强调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月食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的影子遮掩月球时产生的一种奇特天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预告,5月5日凌晨将发生月全食。科学家准确预告月全食的发生.表明了( )</p><p>A.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p><p>B.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p><p>C. 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p><p>D.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科学家准确预告月全食的发生”表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线的。B项与题目的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故C项错误,不能入选;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D项错误,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p><p>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p>B. 偶然和必然的关系</p><p>C.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p><p>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项正确,D项不选;偶然和必然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p><p>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p><p>B. 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p><p>C. 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p><p>D. 世界观就是哲学</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A正确,BC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p><p>A. 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p><p>B. 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p><p>C.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p><p>D. 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精神的作用不是时有时无的,A项不选;精神力量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C项不选;“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这说明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p><p>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党的基本路线 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由此可见,①②④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p><p>A. 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p><p>B. 认识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p><p>C.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资源配置</p><p>D.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材料强调的是人要尊重规律,A项不选;认识规律就能有效改造自然说法错误,B项不选;优化资源配置不是材料要强调的,C项不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人在做事时,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p><p>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体和现象</p><p>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p>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p><p>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质”并不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A项不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正确;“物质”并不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项不选;“物质”是客观实在,不是客观存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p><p>A. 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p><p>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p><p>C.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p><p>D. 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A项错误;静止是有条件,B项错误;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项正确;静止不是永恒不动,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台风“鲸鱼”登陆之前,我国气象专家就作出了正确的预报,有关部门也启动了防台风应急机制,从而大大减轻了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可见( )</p><p>A.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B.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p>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台风“鲸鱼”登陆之前,我国气象专家就作出了正确的预报,有关部门也启动了防台风应急机制,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项正确;人的意识有正误之分,并不是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不选;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决定的。这一观点( )</p><p>A. 正确说明了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p>B. 认识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p><p>C. 否认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p><p>D. 肯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没有正确说明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项不选;材料中的观点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无关,B项不选;材料中的观点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它否认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C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没有肯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p><p>A. 古希腊哲学</p><p>B. 德国古典哲学</p><p>C. 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p><p>D. 中世纪经院哲学</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B项正确;古希腊哲学、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中世纪经院哲学均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p><p>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p><p>B.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p><p>C.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p><p>D.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B符合题意,C错误。A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错误,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p><p>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p><p>B. 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p><p>C.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D.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项正确;实践不是人的本能活动,B项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C项不选;实践是人们和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p><p>A.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p><p>B.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p><p>C. 人们在规律目前不是无能为力的</p><p>D.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A项不选;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项错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选;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的根源在于( )</p><p>A. 客观存在 B. 自然界 C. 人的大脑 D. 人类社会</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A项正确;自然界、人的大脑、人类社会均不是意识的根源,B、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这个小故事表明( )</p><p>A. 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人们能否感知</p><p>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p>C. 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p><p>D. 人的意识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与表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没有客观根据,说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由此可见,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br /> </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理解<br /> </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br /> </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误区<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r /> </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br /> </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br /> </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r /> </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br /> </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br /> </p></td><td style="width:67.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p><p>A. 客观实在性 B. 静止 C. 运动 D. 客观存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C项正确;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并不是客观实在性,也不是静止和客观存在,A、B、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p><p>A. 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p><p>B. 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p><p>C.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p><p>D.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对一切运动形式的抽象概括,不是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A项不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也包括了意识的运动,B项不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也包括人类社会及思维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项不选,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p><p>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p><p>B. 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p>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p><p>D.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项正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并没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也没有把物质的本原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或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A、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的是( )</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p><p>C.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p>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方法论并不决定世界观,A项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不是只有哲学家才有,B项错误;C项只是说明了方法论,没有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与题意不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目前已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期,预计今春沙尘天气比去年偏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 )</p><p>A. 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p><p>B. 人们是无法认识客观世界的</p><p>C.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D. 人类还无法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气候变化是导致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A项正确;人们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B项错误;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C项不选;人类可以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p><p>A. 万事万物的总和</p><p>B. 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p><p>C. 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p><p>D. 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上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指万事万物的总和,A项不选;“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项正确;C、D项均缩小了“客观实在”的外延,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p><p>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首先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四个表现,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列出来,然后看上述四点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什么是哲学上讲的运动?请简要回答运动和物质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p> 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p><p>【解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只要基本功扎实,就能准确地进行回答。</p><p>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考生可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p><p>(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p><p>(2)简要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p><p> </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p><p>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要求能够有效区分二者即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守仁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荀子认为的“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是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2)本题要求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近一步分析两种观点。回答本题首先要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指出主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