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2:07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现代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斯蒂芬·霍金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他重新定义了黑洞的边界,认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黑洞是一个拥有极端物理环境的灰色地带,是灰洞。这告诉我们(  )</p><p>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 </p><p>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更接近真理 </p><p>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p><p>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重新定义了黑洞的边界,认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说明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选B;①错误,否认了人们获得真理的确定性;②错误,我们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认识到真理,而不是多次正误反复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如此做好人好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667fb27b/SYS201801022000292593333602_ST/SYS201801022000292593333602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p><p>B. 主观意愿是否正确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p><p>C. 方法选择决定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p><p>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漫画《如此做好人好事》的人用开水给小树苗水,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其结果会适得其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错在“关键”;方法选择影响而不能决定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C说法错误;D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一论断符合(  )</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p><p>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p><p>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p><p>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也体现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4G网络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从哲学角度看,4G通信的出现(  )</p><p>A. 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p><p>B. 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p><p>C. 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 表明人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源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规律不能被改造,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质性,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实践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故排除。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它的先驱传给它而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p><p>A. 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p><p>B. 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p><p>C. 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p><p>D. 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故排除。C选项的表述错误,排除。D选项哲学理论的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而不是完全抛弃已有的思想材料。故D排除,正确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风、月、鹊、蛙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p><p>A. 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就不同</p><p>B. 作者的文化内涵决定了他的诗词水平</p><p>C. 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p><p>D.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表明极其平常的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D正确且符合题意;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A说法太绝对,应排除;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不一定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C说法太绝对,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莱辛说:“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追求真理本身。”这是因为(  )</p><p>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②真理与谬误是完全对立的</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r />④真理是客观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哲学家莱辛说:“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追求真理本身。”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②说法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iPhone到iPhone4,继而衍生出iPhone4s、iPhone4c到iPhone5,进而iPhone6。据传iPhone7还会将屏幕升级至1080P水平,并且支持240FPS超慢速摄影等。从认识论看,科技一次次跨越和更新表明(  )</p><p>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p><p>②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p><p>③主体认识受客体因素的制约 </p><p>④科技促成实践的新飞跃</p><p>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会在实践的基础的上不断深化、拓展,向前推移。材料中苹果手机的不断更新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科技促成实践的新飞跃,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属于唯物论而非认识论,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不断向前发展,而非主体认识受客体因素的制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错误”说:“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中得出的结论有    (  )</p><p>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p><p>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p><p>③只要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发现了真理</p><p>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p><p>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材料表明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谬误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真理,因此,不是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②说法错误;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但并等于发现了真理,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他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p>A. 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p><p>C. 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    D. 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A正确;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是真实写照,B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20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科学实验舱,开始建造空间站。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  )</p><p>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p><p>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哲学和实践的关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透过《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美食,有的人看到了乡愁,有的人看到了亲情,也有的人看到了家国情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的解读。这说明意识活动(  )</p><p>①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③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具有主动创造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透过《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美食,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的解读,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应排除①;意识活动不具有主观随意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p><p>A. 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p><p>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p><p>C.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p><p>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A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错在“决定”;C说法错误,错在“顶峰”;哲学属于精神力量,D说法错误,错在“物质基础”;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的角度,漫画《“高”者得奖》告诫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667fb27b/SYS201801022000310718904804_ST/SYS201801022000310718904804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p><p>B. 要创新事物之间的联系</p><p>C. 要构建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p><p>D.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漫画《“高”者得奖》中的人虽然得了奖,但却是将砖块胡乱堆砌起来的,没有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从哲学的角度看,漫画告诫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我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p><p>①人们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p><p>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p><p>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也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迪拜,鸽子屎袭击行人和腐蚀迪拜塔成了大麻烦;在盛产羊皮具的摩洛哥,鸽子屎因能够去除羊皮中的腥味而成为香饽饽。这表明(  )</p><p>A. 物质具有可知性</p><p>B.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p>C. 运动是有规律的</p><p>D.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在迪拜,鸽子屎是大麻烦;而在摩洛哥,鸽子屎是香饽饽,这表明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哲学家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p><p>A. 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p><p>B. 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p><p>C.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p><p>D.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常识中部分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如考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则极易丢分。题中的意思是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这说明认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发展,A适合题意;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不是哲学道理,排除B;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是不科学的;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p><p>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p><p>③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亲手下地锄”强调实践、行动,这句谚语主要体现应该加强行动,不要只谈理论,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退而结网”、“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①④正确;②体现的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③体现了缺乏正确意识的指导,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p><p>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p><p>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p><p>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p><p>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题干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改造规律,①说法错误;③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白领略了庐山美景,触景生情,便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这表明</p><p>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p><p>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 意识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唐代诗人李白领略了庐山美景,触景生情,便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正确且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有人脑的机能,但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人的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根源在于客观存在,B说法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不能离开物质,但物质可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态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态问题,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联系的特征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生态问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浙江省政府依据本省民营经济发达的状况,重点推出65个PPP项目(注:PPP模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把原来政府包办的公共产品交由市场运作),计划引入社会资本1 227 亿元,投入交通、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将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使政府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PPP要求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了顺利推进PPP项目,浙江省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系列改革试点。</p><p>结合材料,说明浙江省政府推行PPP模式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浙江省政府依据本省民营经济发达的状况,推出88个PPP项目,把原来政府包办的公共产品交由市场运作,做到了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在推进PPP项目时,政府进行全过程监管,转变角色,大力简政放权,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浙江省政府推行PPP模式,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解析】本题请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浙江省政府推行PPP模式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问题指向是说明浙江省政府推行PPP模式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污染了一些地方的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p><p>请结合材料,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p><p>(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明确,考生需要调动这一具体的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抢红包”是近几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p><p>反方:冲淡年味</p><p>“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难免会让他们失落。</p><p>正方:回归本质</p><p>“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 ,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p><p>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p><p>【解析】本题以“抢红包”的争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认识的主观因素、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人们对“抢红包”的认识可能有不同,引发争议;认识具有反复性,事物的本质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因而“抢红包”现象出现后,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引发争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