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才有了花的颜色,世界才会变的丰富多彩。伴随我的离去,世界将会越发暗淡。”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相同的是:</p><p>A. 事物的存在就是一种主动的感知</p><p>B.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C.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p><p>D. 整个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题干中的观点就是主观唯心主义。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适合题意;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适合题意;D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p><p>A. 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p><p>B. 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意识</p><p>C.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D. 源自人们的主观想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适合题意;A、B、D均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甲认为:要继续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也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乙认为: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新一轮“腾笼换鸟”计划中应重点推进扩大开放。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p>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p><p>②乙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p><p>③甲、乙的观点的差异根源于各自所处的阶级利益立场不同</p><p>④“腾笼换鸟”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甲同学强调“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该同学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坚持了从整体着眼,①适合题意;同时甲和乙两个同学的观点都强调了腾龙换鸟,这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适合题意;重点推进扩大开放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两位同学的立场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广东省的发展而建言献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据此该学生认为,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支持该学生观点的认识论依据是:</p><p>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p><p>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p><p>③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 </p><p>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故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p><p>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诂:80年前,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寒撼世界的长征6长征的胜利,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雇佣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长征永远在路上。</p><p>“重走长征路”是纪念活动中最火热的一种,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多家媒体共同;组织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不忘初心再长征”,有大学师生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挖掘80年前长征的历史故事,到达红军长征途中战役发生地,旨在通过“重走长征路” 号召人们进一步弘杨长征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p><p>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正确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长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80年前的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取得最后胜利;从长征终点出发,开始中国革命的新长征,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断努力,通过量变实现质变。</p><p>②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相互交替,推动事物发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p><p>【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正确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思考。回答此问时要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三个方面及其方法论要求明确,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注重量的积累;其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最后说明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