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易经》认为“六”是阴数、“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义。从1988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这表明</p><p>①透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p><p>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p><p>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p><p>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体现了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故①②正确;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优秀的传统习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恶俗不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故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将带动产品及企业更加具备创新性更加追求极致化体验,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②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p><p>④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表明“工匠精神”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工匠精神”影响制造业产品,但制造业产品不依赖于“工匠精神”, 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不是完全同步的,下列能体现文化相对独立性的是( )</p><p>①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音乐上仍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p><p>②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p><p>③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p><p>④国家不幸诗家幸</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对经济的相对独立,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一致,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③体现文化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p><p>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 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功能</p><p>③让全世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④让文化不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成为可能</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适合题意;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书画为载体,弘扬慈孝之道,推进社会和谐的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在浙江省图书馆展出。由此可知</p><p>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②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 </p><p>③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④艺术作品能折射创作者的精神世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以书画为载体,弘扬慈孝之道,推进社会和谐的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在浙江省图书馆展出,这表明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p><p>①通过文化活动能够培养文化素养</p><p>②通过实践就能确保文化的先进性 </p><p>③文化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创造的</p><p>④文化素养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仅仅是青年创造出来的。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通过文化活动能够培养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故①④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愿意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CCTV举办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p><p>②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p><p>③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3日在京召开</p><p>④十一黄金周期间亚洲股市几乎全线上涨</p><p>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的内涵的理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和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都属于文化现象,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指出,为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搭建起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这是因为</p><p>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p><p>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p><p>③建设学习型社会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p><p>④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在文化传承、建设学习型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清明时节各地民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绵山脚下忆先贤(山西);雨花台上祭英烈(江苏);洛阳城里赏牡丹(河南);潍坊河畔放风筝(山东)。这体现了</p><p>A.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p><p>B.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p><p>C. 文化具有区域特色</p><p>D. 文化具有民族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我国清明时节各地民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区域特色,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p><p>甘地这句名言强调(   )</p><p>A. 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p><p>B. 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p><p>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p><p>D. 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强调文化交流;“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强调要保持文化的民族性;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p><p>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p>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p><p>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强调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故②与题干无关,排除;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br /> </p></td><td style="width:352.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精彩。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发展自己。③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br /> </p></td><td style="width:352.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则<br /> </p></td><td style="width:352.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与手段<br /> </p></td><td style="width:352.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br /> </p></td><td style="width:352.9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桥飞架中欧——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p><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主题词也是“桥”:“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p><p> 在欧洲之行不同场合的演讲中,习近平多次说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而欣赏、包容、互鉴便是理解的基础。</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中欧如何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p><p>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p><p>③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中欧如何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中欧如何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的措施等角度来回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p><p>材料: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可以得出“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材料“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可以得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材料“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得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