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1:03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普)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变化历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各有特点</p><p>B.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发展</p><p>C.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p><p>D.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特点不同,故采取的货币政策也不同,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点,A说法正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B本身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p><p>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建筑师在建房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以观念的形式建成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则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p><p>A. 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p><p>B. 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p><p>C.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p><p>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A项错误;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B项错误;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说明矛盾普遍性;但印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C项适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p><p>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xa0;&#xa0;&#xa0;&#xa0;&#xa0;&#xa0;&#xa0;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xa0;&#xa0;&#xa0;&#xa0;&#xa0;&#xa0;&#xa0;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种变异、逐步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自然规律自发发生作用的表现,是在没有人类参与状态下的运动。这种进化是缓慢的、逐步的,慢长的,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p><p>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p><p>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C. 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p><p>D.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洛阳城是古今兴废的载体,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载体。A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洛阳城是古今兴废的载体,没体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p><p>①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p><p>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p><p>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p><p>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选项①中“碧”衬托出“白”,“青”衬托出“燃”,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选项②说明的是联系、实践的观点;选项③说明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选项④强调的是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项①④正确。该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从哲学的角度看,宋人的错误在于</p><p>①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xa0;   </p><p>②把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当作直接联系</p><p>③把狭隘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xa0;&#xa0;&#xa0;&#xa0;&#xa0;</p><p>④把自在事物的联系当作人为事物的联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主人公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做必然联系,把狭隘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结果两手空空,惹人讥笑,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故事内容不符,排除。该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p><p>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p><p>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从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来讲,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讲,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们的认识会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只是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材料说明了认识的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①③适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束白光是纯净而没有颜色的光”。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属于</p><p>A. 形而上学与朴素唯物主义</p><p>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p><p>C. 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辩证法</p><p>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一束白光是纯净而没有颜色的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到月亮—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p><p>①客观事物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带有—定的主观色彩</p><p>②同—事物可以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p><p>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p>④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客观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人们怎么认识它,它都具有客观性,①说法错误;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不会导致该事物的变化,②说法错误;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③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材料表明</p><p>①抓住有利条件,是促成质变的重要因素</p><p>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p><p>③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p><p>④成功与失败没有明显差别,往往只差一步</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今天、明天残酷,后天美好”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故题肢③正确;残酷与美好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①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一观点</p><p>①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p><p>③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        ④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袁隆平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袁隆平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没有关系,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的态度和顽强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这说明(&#xa0;&#xa0;&#xa0;&#xa0;)</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使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这段话主要是强调                          (    )</p><p>A. 要重视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B. 要看到整体的统率和决定地位</p><p>C. 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制约作用    D. 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转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这段话主要是强调部分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告诫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97371ed3/SYS201801022015167170254720_ST/SYS201801022015167170254720_ST.001.png" width="135"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p><p>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p>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p><p>④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漫画的寓意是割裂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只看局部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启示我们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没有做到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③项错误。本题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一事实说明人类可以</p><p>A. 创造规律    B. 消灭规律    C. 利用规律    D. 改变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消灭和改变。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为人类服务,利用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创造出新物种就是例子。AB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回游,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小鱼胜大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是</p><p>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xa0;&#xa0;&#xa0;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xa0;&#xa0;&#xa0;④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小鱼胜大坝,从小鱼的回游实际情况出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要求辩证唯物论道理,价值的导向作用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不是由人类认识的提高所决定的,而是由自身的矛盾所决定,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珠算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由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原有的筹算不能适应计算的需要,筹算逐步演变</p><p>为珠算。这一演变过程说明</p><p>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B. 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p><p>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D. 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伴随着实践的发展,筹算已经不能适应计算的需要,珠算在筹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量变和质变,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真理的验证,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的过程,不是抛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庄子表述了他为人处世的观点:“夫道(道:指人生的大原则)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夫道不欲杂”,这启示我们</p><p>A. 一分为二,全面分析事物</p><p>B. 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p><p>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D. 既否定又肯定,促成事物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一分为二,全面分析事物,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人生大原则不能过多,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既肯定又否定,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现状,我们应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这主要是因为</p><p>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p><p>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p><p>C.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p><p>D. 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揭示事物的性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正确合理使用微博可以传播正能量,使其更好地服务群众,这说明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揭示事物的性质,D说法正确;AC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不是各种需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p><p>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面是变发,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人们对阿房宫的历史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p><p>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对阿房宫的一些史料记载是不符合因史事实的。</p><p>③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p><p>要认真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p><p>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人们对阿房宫的历史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对阿房宫的一些史料记载是不符合因史事实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但人们永远还会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某地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如他们创造了秸秆喂牛----牛粪制沼气-----粪渣肥田的生产模式,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97371ed3/SYS201801022015159201819041_ST/SYS201801022015159201819041_ST.001.png" width="447"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p><p>(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材料一所倡导的资源利用方式。</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在生产过程中,种植玉米、养牛、产牛奶、制沼气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正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的表现。</p><p>(2)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新设备。</p><p>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准备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p><p>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p><p>【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材料一所倡导的资源利用方式。</p><p>这类题一般先回答知识点,然后再分析。</p><p>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种植玉米、养牛、产牛奶、制沼气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正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的表现。</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p><p>知识要求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解决的问题明确---分析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可运用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状态等知识分析,只有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多开发节能降耗新设备。才能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低碳生活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满信心。同时要认识到道路是曲折的,做好走艰难路的准备;节能降耗,低碳生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2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p><p>【解析】试题分析:“如何体现”型简答题是需要回答体现什么原理观点,是如何体现的。其答题要求是:一般摆出理论依据,二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设问是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等知识点来展开。</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普)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