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0:40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作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p><p>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p><p>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p><p>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感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p><p>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是因为它正确对待了传统文化,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其作品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故②③符合题意。对于古典诗词格律我们应批判性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故①错误。④错误,厚今薄古没有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p><p>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p><p>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p><p>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描述了泉州、西安、广州、呼伦贝尔四地的民族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①②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民族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因此③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大众文化强烈的世俗性和商业性的引导下,有些文化产品降低自身的文化品位,把严肃的精神活动变成了滑稽的游戏,造成了文化消费的庸俗化。为此发展大众文化必须(  )</p><p>A. 加快创作,实现文化产品的多样化</p><p>B. 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p><p>C. 加强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p><p>D. 正确引导,鼓励生产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选项错误,实现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不是发展大众文化必然要求。B选项“限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的表述错误。C选项本身错误。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正确引导,鼓励生产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故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p><p>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p><p>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体现</p><p>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②说法有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故④说法有不妥之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两岸人民共同植根于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p><p>A. 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p><p>B. 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p><p>C. 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p><p>D.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中“就必然”的说法太绝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B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属于传统文化,但不能说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中国精神(  )</p><p>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古今有之,亘古不变 </p><p>③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②说法错误,中国精神不断增添时代内容;④说法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泉州,古称刺桐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若有一只船去基督教诸国,必有一百只船来这刺桐港。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这说明了(  )</p><p>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p><p>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p><p>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p><p>④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泉州文化传播到异国他乡,没有强调各民族文化,①不选;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仍认为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强大凝聚力,②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③不选;泉州先民离乡出国谋生,把泉州文化带到异国他乡,这说明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对此,作为青少年要</p><p>A.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p>B. 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p><p>C. 学会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提高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力</p><p>D.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和腐朽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以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对此,作为青少年要学会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提高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力。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的主体是政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p><p>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p><p>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p><p>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无优劣之分,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对“吃文化”的研究热潮。该片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特有的国人气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应体现民族性,彰显民族特色 </p><p>③文化创新是赋予传统文化全新内涵的过程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该观点是对文化创新的弯曲的理解。④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文化的双重性。题目中,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特有的国人气质表明了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体现民族性,彰显民族特色。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以选料广博而闻名,而且还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籴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xa0;&#xa0;&#xa0;)</p><p>A. 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p><p>B. 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p><p>C. 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p><p>D. 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粤菜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D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错在“摒弃”;社会实践是创作者文化创新源泉,B说法错误;C正确但不是粤菜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p><p>(1)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  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6个字以内。</p><p>(3)  站在高中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在校学习情况,为弘扬女排精神提两条建议(要求:字数在28个字以内,可操作性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②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3 分)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2)答案示例:</p><p>①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p><p>②学习女排、振兴中华。</p><p>③学习女排团结协作精神,打造文明向上班级</p><p>④学习女排自强不息精神,学习要精益求精,永远争第一</p><p>【解析】本题以中国女排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考生明确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然后说明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即可。</p><p>本题第二问、第三问,均属于开放性主观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故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甘肃环县是著名的“皮影之乡”。为了保护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2012年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保护传承暂行规定》、《传承人管理办法》和《戏班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并尝试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培养传承人。目前,环县从事皮影演出和雕刻的有500多位艺人,环县皮影艺术团先后11次应邀出访欧洲。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环县的皮影产品向多样化迈进,已开发出皮影挂历、香包、鞋垫等12大类160多个产品。</p><p>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环县政府制定出台《保护传承暂行规定》《传承人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调动了群众热爱、参与皮影艺术的积极性。</p><p>②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充分利用传统皮影艺术中的合理因素,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开发出皮影挂历、香包、鞋垫等多个产品。           ③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环县政府尝试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培养传承人。</p><p>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环县皮影艺术团先后11次应邀出访欧洲,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以民间艺术皮影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环县政府制定出台《保护传承暂行规定》《传承人管理办法》和《戏班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尝试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培养传承人”是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的体现;“环县皮影艺术团先后11次应邀出访欧洲”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说明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