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0:32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我无数次表达过我对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p><p>①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p><p>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p><p>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具有的特有功能。③选项错误,进精神力量要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需要通过实践的环节。题目中强调了读书的对个人对民族的作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p><p>同</p><p>点</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只体现在主观领域</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广度</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激励作用,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力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同点</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涌现出许多网络热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duang”、“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细思极恐”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被群众广泛使用。这表明(    )</p><p>A.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起来的</p><p>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p><p>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p><p>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2016年涌现出许多网络热词,人们自己创造了很多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被群众广泛使用。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选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下列可能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可的因素是(    )</p><p>①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p><p>②我国发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加强了中医药的对外交流</p><p>③中医药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比西药更科学规范,受到国际社会青睐</p><p>④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发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加强了中医药的对外交流,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①②正确;“中医药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比西药更科学规范”说法错误,③不选;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不是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可的因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中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时序”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p><p>A.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p><p>B.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p><p>C.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p><p>D. 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时序”体现了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A项不选;“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体现了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体现了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项正确;“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体现了文化(意识)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没有体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C项不选;“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与材料无关,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注:语言是一种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从材料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p><p>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B.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处不有</p><p>C.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p><p>D. 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叠加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项正确;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项不选;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历史的叠加,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入有魂,字在指尖行”,2016年12月12日,由搜狗输入法主办,一得阁、华夏万卷协办的“字媒体·书法大赛”复赛在北京嵩祝寺顺利举行。“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再优美的文字似乎也无法形容书法艺术的精髓。历时一个多月,书法大赛虽然已完美收官,但作为国民好评的输入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似乎还任重而道远。此举的直接文化意义在于(    )</p><p>①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p><p>②增强用户对输入法的体验</p><p>③唤起公众对传统书写方式的记忆和重视</p><p>④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由搜狗输入法主办,一得阁、华夏万卷协办的“字媒体·书法大赛”复赛在北京嵩祝寺举行,历时一个多月,书法大赛虽然已完美收官,但作为国民好评的输入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似乎还任重而道远。此举的直接文化意义在于,唤起公众对传统书写方式的记忆和重视,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②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羊年新春贺词中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强调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  )</p><p>①文化决定人的发展未来和发展高度</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具有重要影响</p><p>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强调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①中“决定”说法错误,故排除;文化有优秀和低劣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说法片面,故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这些老字号能够世代传承,主要是因为(    )</p><p>①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p><p>②承载着品牌的文化记忆与情怀</p><p>③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p><p>④老字号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没有看到文化的双重性。④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老字号的作用。题目中,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这些老字号能够世代传承,主要是因为其承载着品牌的文化记忆与情怀,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p><p>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p><p>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p><p>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交流途径的变化。③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题目中,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了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脱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p><p>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p><p>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p><p>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p><p>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①正确;把突出的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说法错误,②不选;文化交流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③正确;材料启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p><p>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科技并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韩国人一直保留着以农历一月一日迎接新年的习俗;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把春节作为法定假日来庆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午;在巴西,有些入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p><p>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p><p>③有利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实现趋同</p><p>④使中化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各国又有各国的不同的表达的形式用以求新年好运。可见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了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实现趋同”的表述错误。④选项中“渗透到发达国家”的表述错误。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文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结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我国重视文物的保护是因为(   )</p><p>①文物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②文物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p><p>③保护文物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向</p><p>④保护文物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物并不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文物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故要重视文物保护,②正确;保护文物与实现人类文明没有必然联系,③不选;保护文物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故要重视文物保护,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中国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两位世界级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9月24日至26日,包括中英两国官员、学者在内的众多人士在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联合纪念两位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超越了文化与时空的限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旨在(     )</p><p>①领略他们的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br />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p><p>③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br />④增进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2016年是中国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两位世界级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官员、学者在内的众多人士在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联合纪念两位戏剧大师,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旨在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故③④选项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走进新开通的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很多乘客惊喜地发现,地铁内部装饰体现着杭州特色,在公共艺术墙上有白居易卸任太守、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石凳上则画满水墨画,一步一景尽显江南风情。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让位。这(   )</p><p>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②反映了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p><p>③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p><p>④体现了地铁首要的功能是承载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的问题。④选项表述错误,承载文化不是其首要功能。题目中,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让位。这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p><p>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16日,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下发通知,公布2016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大寨村等750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国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是因为(    )</p><p>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能因时而变</p><p>②传统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村落的保护</p><p>③传统村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p><p>④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智慧和民族地域特色</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①错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仅靠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行的,故传统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说法不正确,②不选;传统村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智慧和民族地域特色,所以国家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p><p>②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悠久的历史,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p><p>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合理性</p><p>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艺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影响和传承。①说法错误,文化的影响力不是取决于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而是取决于文化的自身的价值和内涵;②说法错误,文化的魅力来自于其所包含的内涵和底蕴,并不是越老的文化越有生命力;③说法正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满足或,会更加追求精神的富足,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节目符合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必然走红;④说法正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又能创新和发展,所以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所以文艺节目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故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时间2016年7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p><p>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p>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本题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故考生可以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及反对两种错误主义的角度进行展开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建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p><p>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p><p>(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起人们强烈的认同感。   </p><p>(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p><p>(4)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文化的继承中发展,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解析】本题以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故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传统建筑的地位的角度说明,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其次,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角度说明,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起人们强烈的认同感;第三,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角度说明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最后,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说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文化的继承中发展,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积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互办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p><p>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③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p><p>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p>【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本题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角度进行展开。</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