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0:08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   )</p><p>A. 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C.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A错误;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应时而变;孔子、老子的生态智慧,至今引领者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p><p>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话</p><p>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现实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③教育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借助大众传媒,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①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③不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在学校操场里建设了混凝土雕刻《劝学篇》一书,将荀子的《劝学篇》一文全部刻于其中。师生可以在此朗诵《劝学篇》,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感受古代的优秀文化。这一措施的实施(   )</p><p>①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力量的展现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p><p>③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某校将将荀子的《劝学篇》一文全部刻于混凝土雕刻上,让学生在此朗诵《劝学篇》,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感受古代的优秀文化。这一措施的实施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力量的展现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故①②正确。题肢③表述错误,文化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与落后糟粕之分。题肢④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某班级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反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下列论述最能佐证正方观点的是(   )</p><p>A. 开发遗产新价值,彰显新生命    B. 传统与现代辉映,保护与开发并举</p><p>C. 传承历史回忆,留住民族根苗    D. 特色与魅力齐放,民族与世界同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故能佐证“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的观点是传承历史回忆,留住民族根苗,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p><p>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p><p>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④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e62cf05/SYS201801021847053469932538_ST/SYS201801021847053469932538_ST.001.png" width="177"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p>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p><p>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p><p>④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财富,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漫画表明人们不能只顾着物质生活而忽视文化生活,这说明一个民族应该物质和精神都富有,①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精神离不开物质,②不选;经济决定政治,但不是说文化与政治不可分割,③错误;不能忽视文化生活这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财富,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深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p><p>①因其悠久的历史方成就其世界性,向宇宙传播</p><p>②通过人们的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p><p>③不受历史条件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文化需要</p><p>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代表,增强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古琴音乐不是因其历史悠久而成就其世界性,而是因为其独特的价值内涵而成就其世界性,①不选;古琴音乐通过人们的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古琴音乐也受历史条件限制,③错误;《流水》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这说明《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代表,增强影响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是因为</p><p>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p><p>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p><p>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毁坏文物的现象之所以令人痛心,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遗产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外来文化也有优秀的成分,不能一味地拒绝,排除;选项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企业价值观,具有“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的特点,它不是从外部学来的,而是企业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东西,它已融入到企业的肌体和血液。这说明(   )</p><p>①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价值观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p><p>③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企业价值观已融入到企业的肌体和血液,成功的企业价值观可以成就一个企业,说明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故①符合题意;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并不区分是优秀文化还是落后文化,故③错误;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东西,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员工,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画大师徐悲鸿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绘画风格。下列各项能够体现这—绘画风格的是(   )</p><p>①摒弃传统,开拓创新    ②正本清源,独树一帜</p><p>③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海纳百川,熔铸百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国画大师徐悲鸿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绘画风格,体现了该绘画风格能够海纳百川,熔铸百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摒弃传统”表述错误。②选项“正本清源”的表述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p><p>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p><p>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p><p>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D.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经济是基础,文化不是基础,A项不选;政治是基础错误,B项不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项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未必就搞好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学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导致了“精神的革命”,“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的再次朝向东方,走向了民主”。伏尔泰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朝夕礼拜,更作诗赞美:“孔子,,真理的释放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 从文化生活看,儒学能走向世界是因为</p><p>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走出去</p><p>②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p><p>③中华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儒学能走向世界是因为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儒学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世界有借鉴和参考价值。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在十七、十八世纪走向世界的事情,①项与题意不符;中华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但不都是促进作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由于移民和交通便利条件,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自先秦以来,皖江文化从未中断,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自明清以来,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贸易的进入,使皖商的重利意识一往无前。与其他地区文化相比,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p><p>请你谈谈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移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皖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皖江文化以文救国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p><p>②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移、商业贸易不仅促进了皖江地区文化的发展,也增强了文化的辐射力。</p><p>③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以文救国、重商意识强、创新意识浓反映了皖江文化鲜明的区域特征。</p><p>④皖江文化从未中断、底蕴深厚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解析】本题以移民地区---皖江地区的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第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从材料的表述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中,“移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皖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表述,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人口迁移、商业贸易不仅促进了皖江地区文化的发展,也增强了文化的辐射力”考生可以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皖江文化鲜明的区域性的特点的角度可以从文化地域性产生的原因的角度分析作答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作家张炜,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你在高原》一书主要讲述的是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经历,围绕地质队员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古典、现代、梦幻、意识流、魔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即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被学界称为“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p><p>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在高原》的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途径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作者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让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体现了这一点。</p><p>② 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者的创作风格既有古典又有现代,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体现了这一点。</p><p>③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作者的创作风格中,有意识流、魔幻等众多西方特色,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题目类型体现类,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明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在高原》的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途径的.故考点可定位为文化创新的途径.材料 “作者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让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作者的创作风格既有古典又有现代,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体现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者的创作风格中,有意识流、魔幻等众多西方特色” 体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并与课本知识进行对应衔接,因此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分成要点写出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