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53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部分地区出现奇妙天象——日环食,中国南方地区可看到日偏食。下次想在春节观看日食,就要再等38年。之所以会发生日环食,是因为今年1月26日15时55分(朔),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日食;又因为当天月球距离地球较远,而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月球的视圆面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因而发生日环食。这个事例表明</p><p>①客观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p><p>③静止是暂时的、绝对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规律</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们对日环食的认识和预测,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日环食是天体运行规律的产物,人们认识和预测日环食,是遵循了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规律的体现,②④说法正确;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本身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③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p><p>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p><p>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思想方法是方法论,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p><p>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按图索骥    ③画饼充饥    ④削足适履</p><p>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②③④三项中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①项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的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p><p>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D.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是逆向思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题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据此回答题。</p><p>【1】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p><p>A. 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    B. 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p>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D. 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p><p>【2】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类似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 </p><p>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细。这表明</p><p>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发展</p><p>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本题以天气预报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A项正确;人们目前还不能控制天气对生活的影响,B项不选;“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说法绝对,C项不选;“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说法绝对,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p>【2】达到目的要尊重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A项不选;人们在实践中对气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推动了天气预报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材料是要求人类对天气的认识要深化发展,并没有表明人对天气的认识在深化发展,C项不选;正确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基本的属性是&#xa0;&#xa0; (&#xa0;&#xa0; )</p><p>&#xa0;A、客观性&#xa0;&#xa0;&#xa0;&#xa0;&#xa0; B、主观性&#xa0;&#xa0;&#xa0;&#xa0;&#xa0;&#xa0; C、实践性&#xa0;&#xa0;&#xa0;&#xa0;&#xa0;&#xa0;&#xa0; D、革命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p><p>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③水往低处流 </p><p>④摩擦生热   ⑤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起反作用      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p><p>⑦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⑧交通规则</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⑧    C. ②⑤⑥⑦    D. ③④⑥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现象不是规律,①不选;“水往低处流”是现象不是规律,③不选;“摩擦生热”是现象不是规律,④不选;“交通规则”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规律,⑧不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起反作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均属于规律,②⑤⑥⑦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中国发明的焰火,组成29个脚印,象征第29届奥运会走向中国,走向北京。而线路选择北京的中轴线,相当于穿越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从皇城到鸟巢,从古代到现代。这个充满寓意的想象说明</p><p>A. 想象的内容是主观的,它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p><p>B. 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却来源于客观事物</p><p>C. 想象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p><p>D.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存在,A项错误;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却来源于客观事物,B项正确;想象未必都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激励作用,C项不选;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并不能创造出某种物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和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论断说明</p><p>A.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p><p>C. 具体科学的进歩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A项错误;“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是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不是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项不选,C项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并没有表明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项不选;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项错误;“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是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并没有强调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C项不选,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p><p>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p><p>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p><p>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p><p>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用排除法来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故①④本身说法错误;要未雨绸缪,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提前采取一些行动预防对自己不利的后果,②③说法正确。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是</p><p>①艰苦奋斗②解放思想 ③实事求是 ④群众路线 ⑤独立自主 ⑥自强不息</p><p>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具体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根据教材的说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的是③实事求是 ④群众路线 ⑤独立自主。所以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p><p>B. 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p><p>C. 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p><p>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选项错误,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但是不能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排除法,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p><p>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p><p>   C.哲学是哲学家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A错误,哲学的智慧是一代代人不断累计而出的,不能仅仅认为是一代人的智慧,排除。B选项本身没错,但与题干没有联系,故排除。C错误,哲学不仅仅需要哲学家,更需要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提供智慧,故排除。D正确,学会了哲学就会让人更加聪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下列与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有</p><p>①“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p><p>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xa0;④“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万物兴歇皆自然”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强调的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的事物才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与题中所含哲理不一致,①应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强调的是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与题中所含哲理并不一致,②应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的是“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与题中所含观点一致,③不选;“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强调的是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题中所含观点不一致,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观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上述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p><p>B. 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p><p>C. 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p><p>D.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只有影响作用而无决定作用,A项不选;实验表明跳蚤的心理对其行为有影响作用,这启示我们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启示我们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C项不选;人的意识对世界并没有决定作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p><p>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p><p>B. 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p><p>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在材料中并无体现,A项不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总结,B项不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社会的首要问题,C项不选;有了互联网这个和客观存在,就会有关于互联网作用的意识,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p>A.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p><p>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p><p>C.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p><p>D.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也不是决定与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p><p>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p><p>C. 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 学习哲学使人聪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与生活的知识。哲学生于实践,故选项B错误;哲学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p><p>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这句话说明了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句话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①④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p><p>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p><p>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物质统一性。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佐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p><p>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p><p>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p><p>②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同结合起来,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p><p>③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对教材基础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首先明确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研究制定救援计划,指导开展救援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使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p><p>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研究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体现了这一点。</p><p>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也可以答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周密的救援计划指导下,发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抗灾救灾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以四川汶川地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研究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周密的救援计划指导下,人们取得了抗灾救灾重大的阶段性胜利等角度来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5分)</p><p>(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5分)</p><p>(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5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5分)</p><p>(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5分)</p><p>(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5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解答此题,注意掌握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共同点。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p><p>(2)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分析说明其原因,进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通过提炼有效信息,“气”是万物之源,说明体现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明确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3)此题设问范围明确,在世界本原问题上,设问指向具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熟练掌握教材,即可作答。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