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47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密集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相继升空。据此,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终将突破地球引力的制约。该观点(   )</p><p>①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xa0;&#xa0;&#xa0;&#xa0;②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p><p>③揭示了人们可建立联系改变规律&#xa0;&#xa0; ④看到了规律可以认识和突破</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观点认为人能突破地球引力,没看到这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该观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①②两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改变和突破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③④两项说法错误。答案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68.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p></td><td style="width:346.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p><p>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style="width:3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p><p>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p><p>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p><p>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错误;材料表明日、月、“寒”“暑”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相对静止的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并没有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项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保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72c59ee/SYS201801021817434788694887_ST/SYS201801021817434788694887_ST.001.jpeg" width="217"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幼苗健康成长</p><p>②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幼苗生长规律</p><p>③把握联系多样性,注重事物成长的条件</p><p>④重视量的积累,过度保护是一种伤害</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充足的雨水是禾苗成长的条件,而漫画中的做法,却让禾苗无法享受到雨水的滋养,违背幼苗生长规律,没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没有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故②③与题意相符。漫画中讽刺的是其违背客观规律,故①与题意不符。漫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故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p><p>A. 国务院机构改革</p><p>B. 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p><p>C. 某同学自己认真思考数学题</p><p>D. 农民种地</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一定义决定了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A、B、D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C项中,某同学自己认真思考数学题体现的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所体现哲理一致的是( &#xa0;&#xa0;)</p><p>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p>③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④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④两项与题干所体现的哲理一致,都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C项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强调的是获得间接经验,都与题干所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过月亮的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皎洁、欢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开阔、清冷。每首诗呈现出不同的意象。对此说法正确的是</p><p>① 诗人的实践水平不同,对月亮的认识深度也不同</p><p>② 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诗人创造的月亮意象不同</p><p>③ 不同诗中的月亮意象揭示了月亮不同的客观属性</p><p>④ 每首诗中的月亮意象都打上诗人社会实践的烙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实践和认识以及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描述的是古往今来诗人关于写月亮的诗意象各有不同,未涉及实践水平对月亮认识深度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诗人关于月亮的意象有皎洁、欢快也有开阔、清冷,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这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立场、观点有关,说明诗人对月亮意象的创造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影响,②正确;不同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是月亮的同一个属性。人们不是简单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而是能够通过主动思维活动对同一客观事物属性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象,这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同的社会实践带来不同的社会认识。每首诗中所反映的月亮意象都来源于诗人自身的社会实践,都具有诗人社会实践的烙印,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揭晓,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进一步佐证(   )</p><p>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终极性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其同一性 </p><p>③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其团队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杰出成果,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疟疾疾病问题,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体现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②项符合题意;青蒿素的发明是总结近千年人类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中医理论的成果,是真理性认识,但不是人类对疟疾疾病和青蒿素的终极认识,而是说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①项说法错误,④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认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③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战巅峰对决在韩国首尔落下帷幕,李世石与人工智能 “AlphaGo”以总比分1∶4完败,这背后反映出人工智能不断趋向成熟。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后将会取代人类。这一观点(   )</p><p>A.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B. 承认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p><p>C. 承认人工智能是物质的反映    D. 否认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工智能是人意识的产物,D项不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一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后将会取代人类是错误的,人工智能不具备人脑,也就不会产生意识,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B、C两项不能佐证题干中的说法错误所在,所以不选。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中国文化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 )</p><p>①是实现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p><p>②有利于引进国际资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p><p>③便于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p><p>④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加强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济与发展。中国文化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加强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便于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最好”;中国文化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属于对外投资,而不是引进外资,应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p><p>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p><p>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p><p>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p><p>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②错误;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故③错误,①④的成语与哲学寓意对应正确。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未婚青年男子对即将到来的2017年有极高的期待,他们认为,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是雾水桃花年,在这一年展开恋情并如愿的机会大增。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婚姻大事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p><p>①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代替事物所固有的联系 </p><p>②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p><p>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④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结果</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认为个人婚姻大事同生肖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观点属于主观臆断的联系,从哲学上来看,这种联系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代替事物所固有的联系,故①③表述正确入选。②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p><p>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p><p>B. 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p><p>C. 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p><p>D.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材料中清朝的这首钓鱼歌谣强调了不同季节钓鱼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B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C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浙江省遂昌县早坞村实行“晒廉会”制度,村干部定期在村民面前晒村里的账目和重大事项,村民们对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工作情况等进行现场测评。这一制度有助于</p><p>①调动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②规范农村的民主管理实践</p><p>③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扩大村民的政治权利</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村民对村干部工作的监督,进行现场测评。这一制度有助于调动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①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农村的民主管理实践,②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③选项说法与题意无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选项说法错误,公民权利不能随意扩大,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月面高分辨率照片显示,“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月面大小岩石、撞击坑等细节展现无遗。这佐证了(   )</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xa0;             ②人类可以穷尽对世界万物的认识</p><p>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性的&#xa0;             ④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人类发明的月球车登月并拍摄照片说明包括月球在内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①③两项符合题意;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类自身也是发展的,因此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不可能穷尽对世界万物的认识,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主旨未涉及运动变化的规律性,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材料中的“工匠精神”对制造业企业的启示是</p><p>①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需求</p><p>②完善组织机构,提高运行效率</p><p>③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质量升级</p><p>④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说明“工匠精神”要求制造业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需求,要求制造业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质量升级,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中完善组织机构,④中扩大企业规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干涸了。“三候”现象表明(  )</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p>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三候”现象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认识事物应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C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推行期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胎”(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稿子),夏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以及后来的“单独二胎”(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等,在2016年1月1日,中央决定实行“全面二胎”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全面二胎”政策在历时5年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后出炉,被外界解读为“顺应民意”,也是中国为保持“人口红利”最大化和持续性采取的还算及时或“略晚了点”的调整,这次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p><p>结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说明我们应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和论证后出炉的。</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始终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随着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将会继续调整完善,以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p><p>【解析】</p><p>试题分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说明我们应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追求和发展真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点包括: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客观性。然后考生运用上述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重庆某地位于红军长征途经地。该地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受山区地理环境限制,长期发展滞后。近年来,该地政府顺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通过多次调研走访,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该地政府提出了“红色文化为灵魂、自然生态为特色、民俗乡村游为品牌”的旅游发展理念,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发展相融合,走出一条红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之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绿色发展。</p><p>运用联系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地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生态、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p><p>的关系。该地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建设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p><p>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该地拓展思路,把当地的文化、自然资源与旅游结合,实现了绿色发展。</p><p>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该地在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绿色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地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为原因类试题。文化、生态、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该地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建设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所以该地拓展思路,把当地的文化、自然资源与旅游结合,实现了绿色发展;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以该地在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绿色发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宿州市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着力推动“宿州制造”向“宿州创造”转变。我市工业产品在结构上绝大多数属“宿州制造”的初级产品,消耗的资源多、污染大、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本地创造的高附加值产品将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优品牌,提高企业的创牌意识,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改善企业装备水平,引领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生产出更多“宿州创造”的工业产品。</p><p>&#xa0;材料中,宿州市政府是怎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宿州市政府从当前的工业产品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着力推动“宿州制造”向“宿州创造”转变。</p><p>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宿州市政府在行动前有目的制定《宿州市工业发展规划》来处理相关问题,主动地做出的决策,着力推动“宿州制造”向“宿州创造”转变。</p><p>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向“宿州创造”的转变,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等,充分发挥出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p><p>【解析】本题以宿州市政府推动“宿州制造”向“宿州创造”转变的做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哲学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怎样做类的题目突出方法论要求,所以方法论与材料的完美结合是得到高分的关键。</p><p>首先审设问,要求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分析问题,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这类设问形式要求对其所辖的全部原理方法论都要与材料相结合。从角度看,属于做法类设问,这类设问要突出方法论要求。其次要正确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读材料可知,该市工业品的现状是其做出决策的依据;通过这些决策推动宿州市的工业产品转型升级,这是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最后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材料中的做法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医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结合中国古方运用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在临床医疗中被证明具有极高的疟疾抑制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几百万人的生命。</p><p>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的研制与运用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研究源自疟疾是危害严重、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结合中国古方运用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临床医疗中被证明具有极高的疟疾抑制率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几百万人的生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解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就是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表现在四个方面,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生要准确回答。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识记和理解,属课本基本原理的运用,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并简单结合材料阐释一下即可。难度较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