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47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p><p>A. 人脑不一定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B. 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p><p>C. 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D. 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形成意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形成意识。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B选项错误,有了人脑还必须有社会实践才会产生意识。C选项错误,意识是实践的产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p><p>①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p><p>②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p><p>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p><p>④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恩格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浙江大学这一所热门的大学,哲学系却很冷门。据了解,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xa0;&#xa0;)</p><p>A. 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p><p>B. 哲学和具体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p><p>C.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p><p>D. 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因为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学习哲学没有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不是物质手段。B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2日3时35分,台风“妮妲”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半岛登陆。此次台风导致广东共45.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xa0;&#xa0;)</p><p>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p><p>B.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p><p>C. 源自人们的主观想法</p><p>D. 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台风之后,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故A选项入选。B选项强调真正的哲学与题意无关。C、D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涉及改进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会风、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p><p>A. 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正确的意识本身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p><p>C. 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意识并非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八项规定的规范下,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C选项入选。A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错误,意识不是物质力量。D错误,意识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是基于(&#xa0;&#xa0;)</p><p>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p><p>B. 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p><p>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p><p>D.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故D选项入选。A选项“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错误。B选项中“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的表述错误。C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自我实现的预言”认为,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选项入选。B选项混淆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世界观不能起决定作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这体现了上述重大理论成果</p><p>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xa0;&#xa0;&#xa0; </p><p>②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xa0;&#xa0;&#xa0; </p><p>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xa0;&#xa0;&#xa0; </p><p>④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理论成果不是物质基础。题目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表明了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故①③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研究提出,著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从哲学角度理解,材料表明(  )</p><p>A. 神话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 意识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p><p>C. 神话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神话故事是一种错误的意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有人研究提出,著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从哲学角度理解,材料表明神话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选项入选。A、D选项错误,神话故事是客观存在在反映,这种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B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p><p>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p><p>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说明了草是不断生长的,不断枯荣的,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2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完美对接。二者都是人类创造出的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这表明(   )</p><p>A. 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质的具体形态</p><p>B. 人类能够创造物质</p><p>C. 人工化的自然物质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p><p>D. 自然界不是物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都是人类创造出的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这表明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质的具体形态,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不能创造物质。C选项错误,仍然具有客观实在性。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p><p>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②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p><p>③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④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必须要通过实践的环节。③选项错误,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题目中,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故③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单独二孩”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xa0;&#xa0;)</p><p>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xa0;&#xa0;&#xa0;   &#xa0;&#xa0; &#xa0;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来阐述的。④选项错误,思维不全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题目中,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揭示了</p><p>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p><p>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即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说明(  ) </p><p>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p><p>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p><p>④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是永恒的</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真理也需要不断向前发展。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故①③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观点属于 (  )</p><p>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p><p>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该观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认为“命”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的本源,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该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228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代表人</p><p>物及其</p><p>观点</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p><p>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p><p>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p>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p><p>④上帝创造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展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   )</p><p>A.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p>C. 存在决定思维</p><p>D.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p><p>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关注生态文明等。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③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解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首先,可以从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其次,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最后,可以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5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 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 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p><p>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分析上述材料。</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p><p>②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因此,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p><p>【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从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故首先可以从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角度说明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可以从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角度说明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结果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p><p>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性阅读”的局限。</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p><p>(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p><p>(3)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应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p><p>(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深入阅读,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拥有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性阅读”的局限。</p><p>“快餐性阅读”的局限主要是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阅读的品位和质量低下,克服这些缺陷,从意识作用的知识,可以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征,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发挥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深入阅读,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拥有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