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43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会见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企业家代表时指出,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目前已见成效,8月份主要的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p><p>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p><p>C. 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p><p>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稳”是相对静止,“进”是绝对的运动,所以“稳中求进”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A说法错误;B项和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农民对秸秆的处理大多采取焚烧的方式,严重污染空气。近年来,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地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抱菇,自蘑菇厂建起来后,对秸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悖悖,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对秸秆利用的有益探索说明</p><p>①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p><p>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p><p>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p><p>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p><p>A. ②④        B. ①②        C.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对秸秆利用的有益探索说明,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故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改变焚烧秸秆的做法,让包袱变成香饽饽,说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科学实验并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楚汉战争历来引起人们的感怀。“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乌江亭》)诗人这里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   )</p><p>A. 辩证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p><p>C. 历史唯物主义    D. 历史唯心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朴素唯物主义,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楚汉战争是社会存在,人们的感怀是社会意识,诗人表达历史唯物主义,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预防通货膨胀转向预防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表明(      )</p><p>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p>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C.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央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D选项入选。A、B、C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p><p>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p>B.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p><p>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D.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与此观点相同;AC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p><p>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不同</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的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p><p>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p><p>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p><p>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乔布斯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故①③④入选。②选项错误,哲学不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形成和提出是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主旨。这启示我们</p><p>①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和发展人的认识</p><p>②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深藏于事物内部</p><p>③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p><p>④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形成和提出是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故①符合题意;也说明了我国治国方案的不断完善是在充分尊重和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故②符合题意,选A。③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用大脑思考吗?”对于这个问题  </p><p>①唯物主义者能够肯定地回答    </p><p>②唯心主义者的回答在根本上是错误的</p><p>③不可知论者一定说“不可知”   </p><p>④可知论者说有待实证</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你用大脑思考吗?”,这个问题研究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故唯物主义者能够肯定地回答,唯心主义者的回答在根本上是错误的,①②适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p><p>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p><p>B.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p><p>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D.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之所以说“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都不是其根本原因,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p><p>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p>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唯一科学理论</p><p>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领导人共同创立的</p><p>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适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科学的理论,B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C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A. 阶级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马克思强调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而不是阶级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强调改变世界,体现实践性而不是革命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马克思强调改变世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马克思强调改变世界,与科学性无关,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是(   )</p><p>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C.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D. 世界观就是哲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B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p><p>A.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    B. 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p><p>C.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适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纸包不住火”的老话面临新的挑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6年的努力,采用具有可控构造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这一研究有力佐证了(   )</p><p>①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br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p><p>④认识的发展具有不依赖于事物的客观规律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产物,认识成为真理不需要超越历史条件。④选项成为,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客观事物。题目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从而使“纸包不住火”的老话面临新的挑战,说明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故①③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界以前普遍认为月球在31亿年前已经少有地质活动,但是中国“玉兔”号探测器在测量月壤的矿物和化学成分,“聆听”下层岩石记录的信息后发现,直至25亿年前月球的地质活动仍然比较活跃。该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认识的</p><p>①客观性         ②无限性         </p><p>③反复性         ④上升性</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玉兔”号探测器在测量月壤的矿物和化学成分,“聆听”下层岩石记录的信息后发现,直至25亿年前月球的地质活动仍然比较活跃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过程<br />&#xa0;</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理解<br />&#xa0;</p></td><td style="width:286.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的反复性<br />&#xa0;</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r />&#xa0;</p></td><td style="width:286.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br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的无限性<br />&#xa0;</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xa0;</p></td><td style="width:286.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br />②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br />③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的上升性<br />&#xa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99.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br />&#xa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99.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2分)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理念不断重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p>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依法治国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动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分)</p><p>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依法治国做出不同的部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4分)</p><p>③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体现了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向前发展的过程。(4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依法治国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要仔细审读材料,概括有效信息,从中提炼出认识论道理,并以体现类表述方法进行书写即可。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可以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不同探索去分析,其他的两个知识点也要从这一过程去分析,本题通过寻找个别的关键词很难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需要通篇分析才可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p><p>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分析“快餐式阅读”的局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而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阅读不应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而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快速的阅读、海量的信息无法承受提升自我、传承文明之重,我们应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如答“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可得分。)</p><p>【解析】本题以李克强强调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分析“快餐式阅读”的局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故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首先可以从意识的目的性的角度说明阅读书籍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而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其次,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角度说明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第三,可以从意识的指导作用的角度说明我们应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p><p>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更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回答了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6分)</p><p>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人们对发展的科学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6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设问指向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同时组织答案要结合二者关系的具体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注意本题需点出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福建某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避免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该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内率先实现蝇蛆规模化、可控化及全天候可控稳定性生产,并把蝇蛆作为新型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中,为社会提供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p>有人认为,该公司取得的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该公司尊重客观规律,选择发展生态农业,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3分)</p><p>(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该公司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三年努力,认识和把握新型饲料生产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从而生产出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3分)</p><p>(3)总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分)</p><p>【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对“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这一观点的看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的观点,只看到的尊重客观规律,而没有谈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片面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