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27

山东省莱山一中高二阶段性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内涵也进一步丰富。这表明,倡导全民阅读</p><p>①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p><p>②体现了的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p><p>③提升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p><p>④说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A.①③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内涵也进一步丰富。这表明,倡导全民阅读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文化修养,体现了的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故②③入选。①选项错误,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文化生活依据是</p><p>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文化交流能增进相互的认识和了解</p><p>C.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 文化创新必须做到博采众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之所以要搞好对外宣传工作是因为文化交流能增进相互的认识和了解;故B选项入选。A、C、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在2月7日晚的2016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六尺巷这首歌。六尺巷典故背后的谦让、包容的内涵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深刻意义。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①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六尺巷典故背后的谦让、包容的内涵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深刻意义。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24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继承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对稳定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3日,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公布了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经济支持,这表明</p><p>A. 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发展了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p>C.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化产业发展需要经济支持,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B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C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p><p>A.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B. 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p><p>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D. 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其意思是指灭亡别人的国家,必定要先毁去他们的历史;故启示我们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p><p>A. 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p><p>B. 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p><p>C.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D. 文化遗产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该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D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入选。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也有重要意义。故A、B、C选项表述均正确,但是与题目要求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西湖,是杭州人心头最柔软的一汪盈盈碧水。水,是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这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最动人的美学元素。由此可见</p><p>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水,是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这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最动人的美学元素。由此可见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B选项入选。A、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折服世界,意大利的歌剧、奥地利的音乐、美国的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天下,这些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不可缺少的绚丽奇葩。上述材料表明</p><p>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p><p>③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差异性</p><p>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逐渐融合”的表述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题目中,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折服世界,意大利的歌剧、奥地利的音乐、美国的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天下,这些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不可缺少的绚丽奇葩,这充分证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①②④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文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结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两种书,一个是《十万个为什么》,……后来有一本杂志叫《知识就是力量》……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也使我了解很多科技知识,同时激起我对科技热爱,引导我逐步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著名科学家路甬祥的这段话说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著名科学家路甬祥说有两本书对他的影响是非常之巨大的,这使他了解很多科技知识,同时激起了他对科技热爱,引导他逐步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②入选。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错误,否认了文化双重性的作用。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p><p>A. 文化创新必须要反对虚无主义</p><p>B. 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p><p>C. 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腐朽文化</p><p>D. 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说明了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虚无主义。B选项表述错误,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C选项错误,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根据材料,说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p><p>②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p><p>【解析】本题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说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本题难度相对较小,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首先,可以从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的角度说明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其次,从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时代要求的角度说明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p><p>(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p><p>&#xa0;</p><p>&#xa0;</p><p>&#xa0;</p><p>&#xa0;</p><p>&#xa0;</p><p>材料二:近年来,“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展映、电商平台、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p>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p><p>③借助文化传播的手段,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中的强大功能,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p><p>④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本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做传播本国文化的使者,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生产力。</p><p>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变革文化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文化创新。</p><p>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能够带来更快速、方便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p><p>【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故首先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的角度说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其次,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的角度说明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第三,从大众传媒的作用的角度说明要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从做传播本国文化的使者的角度说明要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即可。本题中着重考查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日,第十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在书圣阁隆重开幕。十四年来,书圣文化节的举办,不仅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使人们看到了临沂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坚定了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书圣文化节,不仅仅签约了大批项目,吸引了几百亿资金,更重要的是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市场的整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沂蒙特色的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体系;成功打造了临沂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临沂市举办书圣文化节的理论依据。</p><p>(2)请以书圣艺术节为主题,拟定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朗朗上口。)</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书圣文化节的举办,凝聚了全市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工作干劲。</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书圣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对外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对外开放水平。</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举办书圣文化节,推动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繁荣。</p><p>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书圣文化节,有利于提升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p><p>(2)参考标语:“传承书圣书法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羲之盛名传千古,沂蒙精神谱新篇”、“传承文明薪火,共建美好家园” 等。</p><p>【解析】本题以第十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在书圣阁隆重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临沂市举办书圣文化节的理论依据。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解析试题。依据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故本题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等几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展开阐述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以书圣艺术节为主题,拟定一条宣传标语。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传承书圣书法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羲之盛名传千古,沂蒙精神谱新篇”、“传承文明薪火,共建美好家园”等。</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p><p>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强大的生命力。</p><p>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p>【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莱山一中高二阶段性检测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