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p><p>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建筑师在建房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以观念的形式建成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p><p>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p><p>③真正的哲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p><p>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扎心了老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套路、一言不合就、皮皮虾,我们走~……”起源于网络,2017年颇为流行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热词”走进人们的生活。这表明:( )</p><p>A.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p>C. 意识活动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2017年颇为流行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热词”走进人们的生活,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意识活动影响而不能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p><p>①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②意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规律的是</p><p>A.四季更替 B.花开花落</p><p>C.价格波动 D.万有引力</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万有引力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规律,D正确;ABC是现象,不是规律,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8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 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D. 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A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应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内容上看,意识是</p><p>A.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人脑的机能</p><p>C.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世界的本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故该题选C;AB与“从内容上看”不相符;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观点,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p><p>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真理 ②正确认识复杂问题往往反复才能完成</p><p>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已经确定真理 ④史实是在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得以检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说明正确认识复杂问题往往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真理,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真理不会被推翻,只能被超越,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史实在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检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没有哲学,具体科学就不能进步 B.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包含关系</p><p>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且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着哲学的发展,A C说法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p><p>为弥合首都周边地区与首都的“断崖式”发展差距,缓解首都超负荷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党中央作出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绘制起步、中期,远期“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出台相关保障措施,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设立雄安新区决策部署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根据首都北京发展中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果断作出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是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自觉选择,有利于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设立“雄安新区”决策部署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设立“雄安新区”决策部署的合理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p><p>“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p><p>②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本题以法治中国的建设为背景此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题中着重从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p><p>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