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21

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明-朱伯庐《治家格言》。这不仅要我们秉承勤劳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扫除愚昧的灰尘,这样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启示</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健康向上的特点</p><p>B.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p>C.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p><p>D.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C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A、B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肓”。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p><p>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p><p>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②③适合题意;①④和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p><p>A. 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p><p>B. 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p><p>C. 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p><p>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对人的描述来看,人与文化紧紧连在一起,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项与题意相符;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项说法错误;人与文化紧紧连在一起,但文化并不等同于人本身,B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由人创造的,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企业家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了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收到的回复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p><p>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B. 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p><p>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D.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过感恩节是民族节日,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并非每个民族都过感恩节,所以企业家通过感恩节发送邮件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以增进与客户的感情很难得到回复。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句与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相近的是(    )</p><p>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人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p><p>C.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D.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B适合题意;A是强调变化之快,不适合题意;C、D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莫高窟到兵马俑,从北京天坛到安阳殷墟,从曲阜孔子庙到布达拉宫……这些壮美风景令人敬畏。从老人家常去做的中医针灸,爷爷奶奶随口哼唱的昆曲、粤剧,到生活中的珠算、皮影戏……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可见(  )</p><p>A.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p><p>B. 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C.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p><p>D.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表明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A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B说法错误;C D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p><p>①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②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p><p>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错误,排除;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错误,排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说明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p><p>①鲜明民族性      ②长期固定性      ③相对稳定性      ④世界认可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传播的是         </p><p>①“下南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p><p>②“闯关东”促进了胶东文化与东北原生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p>③“走西口”促进了晋陕蒙三地社会文化大融合</p><p>④“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都属于人口迁徙,促进了不同地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②③项符合题意;“丝绸之路”属于商贸活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这说明</p><p>A. 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p><p>B.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C. 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p><p>D.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项符合题意;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文化的相似之处,不是强调文化多样性的意义,B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但现在全国中医院除了数量少、业务量不足,在治疗方面也面临“中医西化”的尴尬局面。“中医西化”的现状所反映的不良倾向是</p><p>①封闭主义 ②守旧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中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但现在全国中医院除了数量少、业务量不足,在治疗方面也面临“中医西化”的尴尬局面,这种不良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故③④选项入选。①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游在蕉城》《幸福福鼎》《名城霞浦》等公众号微信,以优美雅致的音图视文,展现闽东山海画卷、乡情乡愁,滋润人们心灵,也为家乡旅游业助力引跑。这体现了(    )</p><p>A.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B. 文化的独特性是文化发展的关键</p><p>C.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D. 优秀文化对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以优美雅致的音图视文,展现闽东山海画卷、乡情乡愁,滋润人们心灵,也为家乡旅游业助力引跑。这体现了优秀文化对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B项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生活现象的是</p><p>A. 2017年7月17日铁路部门在全国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推出互联网订餐服务</p><p>B.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玩具总动园”园区将于2018年开幕</p><p>C. 2018年年底快递收发全面实名,用“哆啦A梦”寄件将成历史</p><p>D.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运营,将西北地区全面融人全国高铁网</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A、C、D是经济现象,不适合题意;B是文化现象,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事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这启示我们</p><p>①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p><p>②要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p><p>③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④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事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这启示我们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和优秀成分,②③适合题意;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而言,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表现于以下哪些方面</p><p>①语言文字</p><p>②宗教信仰</p><p>③思想理论</p><p>④文学艺术</p><p>⑤民居建筑</p><p>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p><p>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①②③④⑤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是文化的体现,⑥错误,排除;故该题选C。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p><p>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p><p>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p><p>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中的传统习俗,是表达祝福和祝愿的活动,历经多年演变却始终存在。</p><p>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在继承中发展。春节送红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活动形式,这一习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又赋予了新的内容。</p><p>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微信和支付宝红包的普及渗透。</p><p>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正是信息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微信和支付宝红包的新形式得以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全民抢“红包”现象的进行认识,考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春节派红包的传统习俗历经多年演变却始终存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在继承中发展。春节送红包习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赋予了新的内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派红包方式的演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派红包的新形式得以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p><p>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我们应该: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p><p>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p><p>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⑤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p><p>【解析】本题以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故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丰美,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村主任,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代言人”。在他执着为“三农”提建议的背后,是对“三农”执着坚守、不离不弃的爱。他忠诚履职,为推动农村法治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大代表的榜样;他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将一个穷山村发展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p><p>大梨树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字——“干”!鸡叫天亮干,披星戴月干,头顶烈日干,大梨树人用汗水和智慧干出一片新天地。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干字文化广场记录了大梨树人艰苦创业、矢志不悔的开拓精神,也展示了大梨树村30年脱贫致富的风雨历程。干字精神将随着大梨树的振兴和发展而世世代代传承光大!</p><p>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大梨树“干”字精神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实干精神的宣传教育,有助于把这种精神融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p><p>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实干精神的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实践的文化氛围,并使人们付诸实际行动。</p><p>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大梨树人在苦干、巧干的市场历练中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文化的力量也可)</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大梨树“干”字精神的意义,设问范围明确,设问指向具体,属于意义类的题。通过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中的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