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中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二必修试卷
题型:※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自在事物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所以它们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题中观点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p><p>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故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p><p>A.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事物的质变</p><p>C. 量变与质变 D. 事物的运动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p><p>A. 社会历史性 B. 差别性 C. 正确性 D. 客观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要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鲁迅曾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体现了</p><p>A. 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因人而异 B.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C. 真理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D. 人们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即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因人而异,A适合题意;B、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C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p><p>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p><p>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C正确;A本身正确,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忽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D说法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p><p>A. 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p><p>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A适合题意;实践是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C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p><p>C.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D.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是错误的;具体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 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是错误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是错误的;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D是正确的,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适合题意;A、B、D均是错误的,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70.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26.2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27.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2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td></tr></table><p> </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认识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是变化,变化也是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