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9:01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试题分析: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进步,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说法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略</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就是哲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柏拉图曾说过“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培根也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这些观点表明</p><p>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C. 真理与权威相互排斥    D.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D选项错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题目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培根的观点均表明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表明:许多青春期少年往往会作出一些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这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表明</p><p>A.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特性    B.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p><p>C. 意识是生物的反映形式    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许多青春期少年往往会作出一些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这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技机能。C选项错误,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指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是因为</p><p>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p><p>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作答时首先明确题中强调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由此直接排除AB选项;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因此答案C正确,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   )</p><p>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认识是实践的前提</p><p>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项错误。认识是实践的前提,这种表述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选项B错误。选项C项与题意无关,因为材料中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涝排涝减灾能力。这一做法</p><p>A. 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p><p>B.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p><p>C. 创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p><p>D.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材料中“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的做法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p><p>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C. “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p><p>D. 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分析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的原因,排除。</p><p>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p><p>A. 唯心主义思想    B. 形而上学思想</p><p>C. 唯物主义思想    D. 辩证法的思想</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水、火、木、金、土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将其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p><p>A. 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p><p>B. 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p>C. 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p><p>D. 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本题中“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的表述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错误的。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是基本不变的。可见:</p><p>A. 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p><p>B.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p><p>C. 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p><p>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体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作用的表现,说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为人类造福,排除;C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p><p>A. “形谢神灭”与“气者,理之依也”</p><p>B. “存在就是被感知”与“理生万物”</p><p>C.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p><p>D. “沧海桑田”与“刻舟求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 “形谢神灭”与“气者,理之依也”,两个观点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排除选项A;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选项B;“沧海桑田”是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p><p>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p><p>②哲学是对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p><p>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④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说明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④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p><p>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17世纪法国哲学</p><p>C. 18世纪英国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人文论坛”上李小五教授指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材料说明</p><p>A.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p><p>C.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 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p><p>【2】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p><p>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p><p>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们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p><p>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p><p>【1】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体现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选A.</p><p>【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药物治疗疟疾的杰出贡献。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2)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人工合成技术是反复实践得来的;</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青蒿素的认识;</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p><p>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青蒿素的认识是为了临床运用解决医学难题。(任答三点6分)</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对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解析】本题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故考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点知识重点考,基础技能重点考,学生薄弱环节重点考。故考生着重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以及上升性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即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只要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故该判断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判断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该观点错误。该观点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家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即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不是说有世界观就是哲学家。</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发形成,人人都有</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零散的、朴素的</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理论化、系统化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故该判断错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