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8:58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 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p><p>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p><p>B.坚持功利主义,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p><p>C.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p><p>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题材料中“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 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表明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题中材料“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启示我们必须保护村落文化,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的“保护一切村落文化”、B项中的“坚持功利主义”以及D项中“村落文化的消失不值得可惜”等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p><p>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p><p>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p><p>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p><p>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本题材料中“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推动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中的变化说明(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9.5pt"><td style="width:5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代</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当代</p></td></tr><tr style="height:57pt"><td style="width:5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法治</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td></tr><tr style="height:77.25pt"><td style="width:5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德治</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儒家思想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的“仁”</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p></td></tr></table><p>&#xa0;</p><p>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p><p>③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p><p>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同时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不是鲜明民族性的特点,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优美秀丽的山川河流,幽静神秘的原始森林,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p><p>B.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p><p>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D.文化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完全不依附于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此C正确,AB表述错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文化完全不依附于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D。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庆长假期间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关于“随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p><p>B. 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p><p>C. 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p><p>D. 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随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D正确;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A说法错误;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B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语言是社会、生活、文化、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语言印证了历史,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语。这说明(  )</p><p>A. 每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p>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C. 文化在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D.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语。这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项符合题意;社会大的变革会改变社会制度,造成社会制度的更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D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p><p>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p><p>②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p><p>③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p><p>④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要坚持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①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12月9日至12日,第15届亚洲电视论坛和交易会在新加坡举行。近30家国内影视制作企业到会参展,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东方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纪录片受到了买家和观众的青睐。这表明(  )</p><p>A.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C. 文化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近30家国内影视制作企业到会参展,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东方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纪录片受到了买家和观众的青睐。这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得到世界人民认同,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共性与个性,C项与题意不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继承着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加强文化合作、共享文明成果的美好愿望。可见,这一文化论坛的举办</p><p>①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       </p><p>②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③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p><p>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的举办,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①符合题意;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夸大了这一活动的作用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  </p><p>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p><p>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p><p>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节日。①③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会阻碍社会进步,②项说法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  )</p><p>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①②③④项均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京人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亊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搞、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p>①记忆文献遗产寻历史深处的记忆,防止集体记忆忆的丧失</p><p>②记忆义献遗产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p><p>③记忆文献遗产打利T弘扬以改单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桔神</p><p>④文献遗产是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得到继承和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知识。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属于民族的,也属于全世界,故排除。选项④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孝”的会意字,由儿子牵着老人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历经数千年智慧凝结,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曾在修身养性、调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曾表现出愚民、不平等性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  )</p><p>A. 全盘吸收    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C. 移风易俗    D. 全盘否定、全部抛弃</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于传统的孝文化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项符合题意;传统的孝文化中也有糟粕,A项说法错误;对于传统的孝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声,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若对古琴的文化价值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p><p>A. 大众文化、文化丰富性、文化交流与保护</p><p>B. 先进文化、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p><p>C. 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发展</p><p>D. 区域文化、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历史久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更好地维护了文化的多样性;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宣读对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p><p>A.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C.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AC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p><p>A.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p>B.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p><p>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p><p>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继承的重要性,而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故选项A排除;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CD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意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顺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鸡、牛和草三种事物如何归类?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p><p>①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p><p>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表述错误,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但不能说哪种方式更优越;③“决定”的表述错误,文化环境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而不是决定;中美两国人的分类标准不同,表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②④符合题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