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8:53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高二10月月考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今社会,很多人感慨:小时候我们憧憬城市,长大后我们怀念乡村。殊不知,城市并不是我们憧憬的城市,乡村已经不是记忆中的乡村。这表明   (  )</p><p>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能够相互转化的</p><p>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p><p>D.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A项不合题意;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无法转化,B项观点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观点错误;城市并不是我们憧憬的城市,乡村已经不是我们记忆的乡村表明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需发展地看问题,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睡族”。“失睡族”的产生说明(  )</p><p>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p><p>②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意创造的 </p><p>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应根据需要创造联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睡族”。“失睡族”的产生说明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①项符合题意;“失睡族”的产生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②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无意创造的,是人的意识作用到客观事物上的结果,③项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联系,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p><p>A. 客观物质性    B. 自觉选择性    C. 能动性    D. 社会历史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秦始皇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性特点,A、B、C三项不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物质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动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历史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是(   )</p><p>A.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p><p>C.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 规律具有客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强调了静止,“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强调了运动,所以,这首诗既写出了动态,又写出了静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写出了一幅动静结合雨后池塘春景图,B符合题意;A选项中没有体现静止,不合题意;没有体现规律,CD都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人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才是1。没有了健康,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只有拥有健康,人生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由此可见(  )</p><p>A.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p>B. 次要矛盾的功能对整体功能不具有任何意义</p><p>C.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不存在了</p><p>D.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的比喻说明人生存在诸多矛盾,其中健康具有决定意义,即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A项符合题意;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B项观点错误;C项没有看到主次矛盾的区别;材料不涉及一对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看法,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有效预防“姜瘟”,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在这一实践中,该镇农技人员(    )</p><p>①把握了客观规律    ②创造了客观规律      </p><p>③改造了客观规律    ④利用了客观规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 “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表明该镇农技人员把握、遵循并利用了客观规律,改造了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④两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改造客观规律,更不能创造客观规律,②③两项观点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就在于</p><p>A. 它是具体科学的总和</p><p>B. 它就在我们身边</p><p>C. 它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p><p>D. 它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内容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p><p>④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内涵。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项符合题意;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项符合题意;哲学是关系是世界观的学问,并非都是科学的世界观,③项观点错误;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科学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p><p>A. 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p><p>B.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C. 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p><p>D. 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说法错误,哲学属于精神力量,排除;C虽然属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但不是首先表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筐好苹果里,结果你得到的将是一筐烂苹果。”“坏苹果法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A. 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p><p>B. 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p><p>C. 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p><p>D.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把一个坏苹果放在好苹果里,坏苹果中的乙醇和细菌就会染及其他的好的苹果,从而使苹果都烂掉了。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A、D和材料无关,B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说:“哲学不能给人带来面包,但会让人吃面包的感觉更加香甜”。尼采也说:“哲学是文化的医生”。这说明(   )</p><p>①哲学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文化提供确切的方法    </p><p>②哲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p><p>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p><p>④哲学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无论是傅佩荣,还是尼采,他们都强调了哲学的的重要性,哲学对于人们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哲学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文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不能提供具体方法,①项说法错误;题意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哲学的产生,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表明</p><p>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p><p>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句话强调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适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是错误的;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B与题意不符;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D是不科学的。</p><p>考点: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 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p><p>A.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B. —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拼命学习就可以</p><p>D. 以后上课要坚持视听结合就行</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实验告诉我们需要把视听结合起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选项C说法错误,错在了“拼命学习就可以”、选项D说法本身不正确。故排除;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p><p>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p><p>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p><p>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p><p>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当然是一种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科学算命”,虽然冠以“新潮”的名字,但其仍然是旧事物,没有发展,不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因此选C。A、B均没有对“科学算命”的本质正确把握,不选。这种观点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但没有把握发展的实质。D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认识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p><p>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p><p>②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p><p>③认识是对现象的反映,真理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p><p>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理和认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①项观点错误;认识和真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该观点正确解读了真理与认识的关系,②项观点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③项观点错误;真理是认识,而且是正确的认识,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才是真理,④项观点正确。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月3日,马化腾在2016年两会期间提了一个大胆的预言:分享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注:“分享经济”在国内更普遍的一个叫法是“共享经济”)。马化腾之所以大胆预言是因为:</p><p>A. 人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p><p>B.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C.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p><p>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化腾的预言属于人对世界未来的认识和推测,这说明人的意识不仅能追溯过去,还能预测未来,这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特点,C项符合题意;从意识的作用看,可以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但人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是所有意识都具有促进作用,A项观点错误;从意识的生理机能看,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而不是所有大脑都能产生意识,B项观点错误;马化腾的预言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不是怎样改造世界,所以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p><p>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较多,其中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精髓,所以不选。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就有“仁者寿”“上善若水”的说法。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心善的人往往心静如水,能化解人生的烦恼,从而延年益寿。这说明(  )</p><p>A.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p><p>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C.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p><p>D. 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就有“仁者寿”、“上善若水”的说法。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心善的人往往心平如水,能化解人生的烦恼,从而延年益寿。这些是在强调心善或者仁的作用,从哲学上解释,是在强调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其它选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母爱常常像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冬天的暖阳,细腻.体贴.缠绵;而父爱则往往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但无论母亲还是父亲,都一样在无私奉献,一样在用心育人。这说明(  )</p><p>A. 不包含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p><p>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C.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p>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A项观点错误;材料与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无关,B项不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该观点颠倒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项观点错误;材料表明母爱与父爱的表达不同,但都一样地在无私奉献,一样地在用心育人,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某市走出了一条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子。该市统筹规划,建立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框架,空间结构显现出三圈层形态,外围圈层、主体圈层和内里圈层。外围圈层是开放空间系统这棵大树植根的土壤,主体圈层是树干,内里圈层是枝叶;外围圈层绿色大地的生态“营养元素”通过主体圈层、内里圈层的“干、枝、叶”浸润建成区各个角落,三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开放空间整体。开放空间系统可以发挥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多种功能,其功能组合效应是整个城市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p><p>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12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该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举措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3分)</p><p>②该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空间布局出发,统筹规划,建立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框架,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3分)</p><p>③该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空间结构三个圈层由外到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良性互动,发挥作用。(3分)</p><p>④该市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三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同功能优化组合,实现了系统的最大功能。(3分)</p><p>【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解读设问,本题属于小切口的题目,知识限定明确具体,系统优化,此类题目就需要把该知识点的内容详细展开来分析,具体来讲,由于本题是措施类的题目,侧重方法论,系统优化包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然后围绕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发生。</p><p>结合材料,分析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是如何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解决问题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②H省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根据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做到措施精准。</p><p>③H省实行扶贫动态管理机制,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p><p>④H省根据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主次颠倒的做法,有利于提高扶贫的效果。</p><p>【解析】本题以H省精准扶贫此题考查矛盾分析法,考查调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p><p>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系统把握和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的范畴,准确分析材料中M自治区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是如何做的;然后将具体措施与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的每种情形进行对应分析即可。首先综述矛盾特殊性及其原理方法论;然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H省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做到措施精准;H省实行扶贫动态管理机制,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H省根据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1.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350.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td></tr><tr style="height:159.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怎么做</p></td><td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p><p>②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p><p>③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④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沙河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境内资源众多,储量丰富,已发现的矿藏资源就有40余种。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沙河市就提出了“挖出地下聚宝盆,培植地上摇钱树”的经济转型思路,历届市委.政府都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在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再把握后,该市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转变。</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道理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改革开放,沙河市提出了“挖出地下聚宝盆,培植地上摇钱树”的经济转型思路。</p><p>(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再把握后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转型。</p><p>(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该市认识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促进该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解析】本题以沙河市发展经济的经历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难度较小。</p><p>首先,把教材知识整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含的知识点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四个角度;然后,把教材知识对接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沙河市提出经济转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历届政府对市情分析后认识到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此带动经济发展,体现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高二10月月考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