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高二年下学期第9周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经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的埃博拉病毒是能引起人类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烈性病毒。今日,中国某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从而在国际上率先阐明了埃博拉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过去的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细胞时有4中膜融合激发机制,而现在的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的膜融合机制和已知的4种都不同,是新的第5种机制。该研究为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这表明</p><p>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p><p>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p><p>③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总有尚未认识之物</p><p>④埃博拉病毒本身的复杂性决定对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p><p>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其新的入侵机制,从而改变了过去对病毒入侵机制的认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帮助,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②④正确。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的主观活动不是实践,选项①扩大了实践的外延,题干强调了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③与题干意思相反。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拍了一部纪录片,在实际教学中,英国学生不少举动让中国老师十分“抓狂”。中国老师表示,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中国老师的高强度教学,常被中国老师训哭。从哲学上看</p><p>①英国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中次要矛盾的解决</p><p>②英国学生没有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p><p>③中国老师没有对英国学生进行具体分析</p><p>④中国老师忽视了个性与共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矛盾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英国学生常被中国老师训哭,说明英国学生只关注了中、英两国教学的差异(对立),还没有找到能够弥补这种差异的办法(统一)而适应中国是教学,②正确。从中国老师方面来说,也没有具体分析英国教学的实际而选择英国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才会觉得“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③正确。题干并未涉及主、次矛盾的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有误,中国老师忽视了个性与共性的历史的统一。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时,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出至俄罗斯和欧美各国的贸易通道,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今在沿线的多个城市都存在万里茶道的文物遗存。武汉市在前头沿线城市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在2017年进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录,推动万里茶道申遗</p><p>①成为沿线各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主要方式</p><p>②为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了新的资源</p><p>③旨在重启沿线茶叶贸易,恢复古茶道情况</p><p>④有利于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交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以万里茶道申遗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表达民族情感的主要方式是庆祝民族节日,故①不符合题意,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可以为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新资源,故②正确。③不是推动万里茶道申遗的主旨。作为曾经的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茶文化的交流,选项④正确。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p><p>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p><p>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③将推动人类太空繁衍研究的不断深入 </p><p>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实践十号”科学实验活动为背景,考查运用意识、实践、规律等学科知识的能力。该实验标志着迈出了人类解开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该实践活动将推动人类太空繁衍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选项①③当选。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并不都是正确的反映,排除②;科学实验活动(包括自然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实验)并不都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24日,美国宇航员林格伦激活了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植物种植系统,他定时开启能发出红、蓝和绿光的发光二极管,刺激百日菊生长,激活水分和养分供给系统,并全程监控植物的生长。2016年1月17日,第一株百日菊在外太空开放,这是人类首次在太空种植花卉,这次尝试为以后种植更多开花植物提供了经验和信息。这一活动佐证了</p><p>①人可以在把握事情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重要前提</p><p>③离开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无法实现</p><p>④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就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人类在外太空种植花卉获得成功,体现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①正确。在外太空种植花卉是通过实践创造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离不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②正确。自然事物联系的是现实可以不需要人类干预的,故③错误。④将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说法绝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巴黎气候大会的会场餐厅买咖啡,若将所用塑料杯退回,可拿回一欧元;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的文件箱和垃圾桶都由可回收的硬纸板制成;会场外的“风力发电树”为会场的路灯以及部分周围设施提供电力。巴黎气候大会主办方的规定或设计说明</p><p>①绿色环保的价值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p><p>②环保理念不仅要宣传,更要付诸行动</p><p>③环保理念创新了人们的环保实践方式</p><p>④绿色理念源于人们社会生活的细节</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通过巴黎气候大会会场的环保设计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会场的布置处处渗透着环保理念,体现了环保理念要付诸行动,②正确。用可回收的硬纸板制作文件箱和垃圾桶,用“风力发电树”为会场提供电力,都是人们环保实践行为的创新,故③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价值观的变化,①不符合题意。绿色理念属于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生活细节体现和反映对绿色理念的认同和实践程度,④说法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漫画寓意解读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e7152182/SYS201801021922304796871515_ST/SYS201801021922304796871515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他人经验都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p><p>②他人经验只有用于实践才能发挥作用</p><p>③要立足自身实际合理借鉴他人经验</p><p>④盲目学习他人经验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经验的问题,选项③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经验,符合材料,当选。选项①②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p><p>材料一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主张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愿通过互联网假设国际文化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p><p>材料二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木钱,我国宽带普及率不高是制约互联网发展瓶颈之一。截止2015年底,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78%以上,而我国仅为47.9%,农村及偏远地区因为建设成本高 、收益低、宽带发展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宽带网络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推进网络强国建设。</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主张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p><p>(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积极作用。</p><p>(3)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各方都应明确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只有构建良好网络秩序,网络空间才能日渐晴朗。对此,请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20字以内。</p><p> </p></div></div>
<div><p>【答案】(1)互联网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发挥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强大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依托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可以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他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复兴。推进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p><p>(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质变,因此要坚持量的积累。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实现质变,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普及全体人民。②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决宽带“最后一公里”,才能突破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推进网络强国建设。</p><p>(3)示例: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有序参与网络活动;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引导网络文明发展。</p><p>【解析】本题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大众传媒、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主张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的角度以及大众传媒的优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七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影响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积极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辩证的发展观和联系观的知识,因此考生,从发展观的角度可以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角度说明要注重量的积累,要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从联系观的角度主要从部分对整体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p>(3)本题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各方都应明确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只有构建良好网络秩序,网络空间才能日渐晴朗为话题,要求考生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属于开放型的解答题。考生所提标语,一要符合主题,二要符合每条限20字以内的规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