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下列小题。</p><p>【1】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p><p>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p><p>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p><p>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p><p>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p><p>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p><p>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p><p>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p><p>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D</p><p>【解析】</p><p>【1】任何文化都是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有“世界最古老级的计算机” 之美誉的中国珠算也是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珠算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选A;③不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很重要;④不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2】我国珠算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选D;①不选,因为珠算申遗不是文化创新;②不选,珠算申遗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内涵,但是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p><p>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发言告诉我们(   ) </p><p>①文化创新应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p><p>②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p><p>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p><p>④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该是实践活动,而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源泉。④选项的说法混淆了文化创新和改造传统文化的意义,故排除。本题②③表述正确,通过对题目的解读“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我们得知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此过程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66年,80秒,“习马”双手一握,吸引了全球眼球,留下了许多经典,其中,堪称典范的是习近平、马英九之互称“先生”,“先生”背后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延伸了中华文化的智慧。</p><p>在这里,中华文化的智慧主要指( )</p><p>①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胸怀 </p><p>②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风采 </p><p>③源远流长,绵延深厚的根基 </p><p>④兼收并蓄,相互包容的气度</p><p>A. ①③</p><p>B. ②③</p><p>C. ③④</p><p>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习马”握手,相互之间称“先生”,“先生”背后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延伸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在这里,中华文化的智慧主要指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兼收并蓄,相互包容的气度。故①④选项入选。②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p><p>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p><p>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p><p>②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p><p>③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p><p>④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p><p>A. ①②③</p><p>B. ①②④</p><p>C. ②③④</p><p>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故②③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p><p>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p><p>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说法不准确,②不选;“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正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相融,但不是不可分割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p><p>(1)请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女排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p><p>②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p><p>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2)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p>②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p><p>③弘扬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④弘扬女排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女排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p><p>【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属于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属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要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加以说明。</p><p>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p><p>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p><p>(2)本题要求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女排精神。</p><p>如何弘扬女排精神,应参照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但不要简单照搬教材,要与材料中女排精神结合起来,注意不要答成两张皮。</p><p>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女排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女排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弘扬女排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p><p>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植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p>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p><p>(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p><p>(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p><p>(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综合国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塑造完美人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回答。</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p><p>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强大的生命力。</p><p>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p>【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