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东平明湖中学《文化生活》三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p><p>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p><p>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p><p>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p><p>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东省嘉祥县委县政府组织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观看以该县优秀共产党员朱庆来为原型而拍摄的电影《丰年》。观看人员深受感动,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这表明( )</p><p>①优秀的作品能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p>②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p><p>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弘扬主旋律,反对多样化</p><p>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p><p>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体现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文化。③观点错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并不矛盾。④未体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有自己的位置,都应当在文艺中有所反映。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说明( )</p><p>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 ③弘扬主旋律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意,只要能够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有自己的位置,都应当在文艺中有所反映。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说明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弘扬主旋律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阐述主旋律做的题材、形式与风格的知识。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面小题。</p><p>【1】弘扬“工匠精神” 时代价值之在于</p><p>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p><p>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p><p>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p><p>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p><p>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p><p>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p><p>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p><p> </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C</p><p>【解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题目中,《大国工匠》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我们之所以要弘扬“工匠精神” ,其时代价值之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其表述不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③选项夸大了其作用,排除。选C。</p><p>【2】根据题目的表述,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故C选项入选。A、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p><p>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p><p>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p><p>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表彰劳模能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能够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表彰劳模能够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表彰劳模并不能够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p><p>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p><p>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p><p>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闽、台文化之间的“无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题肢①②的说法正确,投资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p><p>A. 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p><p>B.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p><p>C. 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p><p>D. 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缺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B选项表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p><p>A. 博大精深 B. 源远流长 C. 一枝独秀 D. 有着辉煌的历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B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别</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源远流长</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博大精深</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见证</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每年春节开启,如今外国人逐渐通过庙会这一窗口了解了中国、体味了中华文化。这表明</p><p>A. 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p><p>C. 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外国人可以通过庙会这一窗口体会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等,从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体味了中华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B选项表述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选项表述的是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这表明( )</p><p>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p><p>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p><p>④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皮影戏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具有稳定性。③④观点不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观众看得口水滴答,看得思乡情起。传统美味刺激了大家的味蕾,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文化,得以传承。《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它( )</p><p>①附着文化的元素,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p><p>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人思乡情起 </p><p>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p><p>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了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美食文化,促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所以①④符合题意。精神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说法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p><p>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p><p>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p><p>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中“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①②符合题意;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符合题意;④“无法区别”的说法错误;答案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p><p>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p>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p><p>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观点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④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p><p>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p><p>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p><p>②③说法正确;①的说法不是原因,而是体现;④说法错误,中法两国不能说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故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 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p><p>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p><p>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p><p>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p><p>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情怀”“坚韧品格”“砥砺我们奋力前行”“生生不息”,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③④正确,①不合题意。②排除,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特质, 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上的体现和成果。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先辈重视家风教育。诸子百家、《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教义影响千年,这些教义更多地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有一些内容带有封建宗法制度的色彩,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不符,必须与时俱进,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p><p>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依据材料,说明培育优良家风家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优良的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价值观的具体体现。</p><p>(2)优良的家风家教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p><p>(3)优良的家风家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p><p>(4)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解析】本题以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先辈重视家风教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培育优良家风家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展开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