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p><p>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p><p>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p><p>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描述了泉州、西安、广州、呼伦贝尔四地的民族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①②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民族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因此③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2017年4月15日晚,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音乐厅麓山中厅举行。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 )</p><p>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p><p>②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p><p>③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p><p>④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①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②不选;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是为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木版年画曾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年画几乎已无迹可寻。这些改变,不仅使年节少了许多味道,也使木版年画的手工技艺面临生存的危机。如果其不能应世而变,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木板年画的消失意味着( )</p><p>A.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年画将淡出我们的视线</p><p>B.流传数百年的民俗手艺将失传,有损文化多样性</p><p>C.被称为中华文化集中展示的木板年画将无人问津</p><p>D.乡愁将无处安放,年画是一个民族精神根基</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木版年画的消失说明流传数百年的民俗手艺将失传,有损文化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排除A;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集中展示,故排除C;D说法夸大了年画的作用,应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京剧理论家指出,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这反映了( )</p><p>①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要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p><p>②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p><p>③传统文化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要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说法夸大,①不选;一个国家要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这反映了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②正确;传统文化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观点错误,③不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国家要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p><p>(1) 结合上述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p><p>材料二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p><p>材料三 我国著名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p><p>(2)根据材料二和三,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p><p>(3)根据材料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阐明专家建议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p><p>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p><p>④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p><p>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法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行动。</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们强化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p><p>(3)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重视媒体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作用。</p><p>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学校要承担起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责任。</p><p>【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法治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民族精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教育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考生可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能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加强法制文化建设的意义,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法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行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等角度进行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所以要重视媒体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所以学校要承担起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责任等角度阐明专家建议的合理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全国“两会”上,“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建设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在国内,近年来浙江乌镇、梁祝文化小镇和重庆涪陵榨菜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异军突起。在国外,很多举世闻名的特色文化小镇,已成为令游客流连忘返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它们小巧别致,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味,现代气息又触手可及。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现场答辩、专家审查,拟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依据。</p><p>(2)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小镇会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保持着自己的特色。</p><p>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小镇建设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2)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p><p>②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打造文化特色;</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先进经验。</p><p>【解析】本题以特色小镇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依据,考生可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小镇会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小镇建设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等角度说明。</p><p>(2)材料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考生可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先进经验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