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8:06

山东省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p><p>①乡音无改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卧薪尝胆        ④孟母三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说,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乡音无改”强调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卧薪尝胆”强调文化塑造人生,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p><p>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科技并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p><p>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p><p>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p><p>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描述了泉州、西安、广州、呼伦贝尔四地的民族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①②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民族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因此③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p><p>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p><p>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p><p>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看,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内容上博大精深,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精神以弘扬长征精神。由此可见,长征精神:</p><p>A.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B. 要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其文化价值</p><p>C.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p>D.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力量体现在长征过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排除。选项B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在今天也可以体现长征精神,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p><p>A.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 应摒弃传统文化</p><p>C. 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说明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D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B、C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一生。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p><p>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p><p>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②说法错误;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由北京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节目以“中国意象”为主题,着力挖掘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诠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舞台上,“意象”之中,“象”为外观,“意”则为灵魂,传统与现代融合,经典与创新相遇,带来精湛的技艺和传承创新的深意。这表明</p><p>①“中国意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p><p>②文化体制改革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保障 </p><p>③“意象”之中“意”尤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 </p><p>④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经典与创新相遇”,这表明“中国意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体制改革,②不选;“意象”之中,“意”是灵魂,尤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③正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此举是基于</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③文化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④优秀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符合题意,“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说明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②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③符合题意,文化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④不合题意,说法也不正确,优秀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用自己的科研之路告诉我们,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p><p>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p><p>③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析角度</p></td><td style="width:347.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阐释</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34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与人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34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这种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与社会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34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  )</p><p>①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p>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p><p>③说明了两岸交流以文化交流为主 </p><p>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p><p>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④适合题意;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合;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的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者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向远方的朋友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p><p>①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p><p>②网络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p><p>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p><p>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比尔·盖茨的这种描述表明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①正确;网络并不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②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③正确;网络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p><p>①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p><p>②文化就是人们创造的艺术品</p><p>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材料“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提出了“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的观点。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不同文化的对话与沟通,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如何把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把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融通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p><p>“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合作带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等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加以说明</p><p>“一带一路”是经济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能够彼此受益,共享共赢;“一带一路”是文化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本国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合作带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等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文学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整个节目都充满感染力。嘉宾分享的故事、主持人董卿或深或浅的访谈以及专家的简短解析,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节目体现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p><p>材料二中央电视台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既立于原创、又立于内容,保证了节目最终的质感,创作出的《朗读者》才能最终成以口碑。这类高质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满足观众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它所传达的家国责任、家庭温情都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最终成以口碑的原因。</p><p>(2)文化创作应该如何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p><p>②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朗读者》,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精彩的人生。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p><p>④嘉宾的朗读和分享,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p><p>(2)答案示例</p><p>①文化创作要实现收视和口碑的双赢。  </p><p>②文化创作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p><p>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最终成以口碑的原因。</p><p>《朗读者》之所以引发全民关注,并最终成以口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看,主要是通过举办《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精彩的人生。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朗读者》那些优秀的文章和故事,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引起观众共鸣;《朗读者》与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p><p>(2)本题要求就文化创作应该如何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p>文化创作应当立足社会实践,深入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呼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p><p>文化创作要既要提高收视率,更要赢得口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