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7:44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活的灵魂。因为它是世界观、方法论,是智慧之学。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p><p>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A项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不能说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B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项正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本身并不决定世界观,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p><p>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p><p>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p><p>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p><p>D.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前者不是强调客观条件,而是强调“天意”这种客观精神,后者不是强调主观条件,而是强调人的主观意志,A项错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死生”“富贵”都是由“天”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万物皆备于我”强调万物都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故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B项正确;前者不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错误;后者不是强调意识反映物质,是强调意识决定物质,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为的发展速度几乎令所有对手望尘莫及,它毫无疑问是国际“赛场”上表现最强悍的中国公司之一。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华为的做法蕴含的道理有(       )</p><p>①追求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p><p>③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p><p>④对复杂事物坚持发展与回归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体现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人晚上回家经过巷子,看到黑影闪过,会觉得紧张。仔细一看,发现是只猫,就会放下心来,因为猫不会对人构成威胁;如果是只老虎,会害怕,因为老虎会咬人;如果是个人,会觉得疑虑,想知道他究竟想做什么。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是因为(      )</p><p>A.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p><p>B.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p><p>C. 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活动</p><p>D. 动物的实践活动没有客观物质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我们看到东西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故B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C、D选项错误,动物没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A. 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是不可分离的</p><p>B. 朋友圈内容调节和控制着个人的生理活动</p><p>C. 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如实反映</p><p>D. 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这说明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D适合题意;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解正确的是(      )</p><p>A. “初心”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指明方向</p><p>B. “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力量之源</p><p>C. “继续前进”是对“初心”的批判性继承</p><p>D. “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是有机统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二者有机统一的,故D选项入选。A选项只强调了“初心”的作用。B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初心”的作用。C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学表明胃肠是有感情的器官,人在愉快情绪下进餐,消化液会大量分泌,胃肠蠕动加强,从而有益于健康。相反,长期在紧张、忧虑等恶劣情况下进餐,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正常的消化活动。这表明(    )</p><p>①存在与思维之间具有同一性              </p><p>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③意识对人体活动有调控作用              </p><p>④事物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在愉快情绪下进餐与长期在紧张、忧虑等恶劣情况下进餐的不同说明,意识对人体活动有调控作用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正常的消化活动。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同时说明事物内部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③④适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感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历事才能炼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    )</p><p>A. 真理是有条件的</p><p>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C. 真理具有反复性</p><p>D. 追求真理永无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须在事上磨”不是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A项不选;人须在事上磨,是指经过多次实践人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项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C项错误;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不是人须在事上磨的原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解决农业供给侧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p><p>①意在通过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p><p>②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重视整体对部分的影响</p><p>③肯定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④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解决农业供给侧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通过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肯定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上述材料中两个故事共同表明了( )</p><p>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p><p>B.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D. 不同性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使用孙子兵法中的同一个战略,但在实践中,一个人成功了,另一个人失败了,这告诉我们就算指导思想是对的,但如果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体现了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理论的运用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C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B选项表述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ce7b6ea4/SYS201801022023085017558158_ST/SYS201801022023085017558158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p><p>B.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p><p>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p>D.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B适合题意;A是正确意识的作用,不适合题意;C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适合题意;D是实践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 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 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p><p>A. 联系是发展的根本内容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C.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适合题意;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内容,A适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中的主人翁错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97371ed3/SYS201801022015507653267925_ST/SYS201801022015507653267925_ST.001.png" width="238"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①没有做到主观必须要符合客观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p><p>③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意志      ④否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选择题,考生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想要10环就10环” 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意志,没有做到主观必须要符合客观,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p><p>①人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十三五”规划 ④生产关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人脑 、生产关系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属于物质范畴,故①④入选。②③选项属于意识的范畴,排除。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08月23日12时50分,台风“天鸽”在珠海市金湾区登陆。截至17时,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   )</p><p>A.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p><p>B. 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p><p>D. 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本题材料中“人们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社会实践活动,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中的观点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抗日战争是以8年算还是以14年算,一直以来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人民</p><p>日报》提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7年,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8年抗战一律改为14</p><p>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修改说明</p><p>A. 历史教材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p><p>B. 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p><p>C.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p><p>D. 认识就是自我推翻的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修改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C适合题意;历史教材要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A错误;B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随意放生》(作者罗琪)表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46550e99/SYS201801022055177984190408_ST/SYS201801022055177984190408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p><p>②自然界的事物客观地联系着</p><p>③改造自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各要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随意放生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自然界生态链的失衡,既没有看到自然界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也没有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各要素,故②④选项入选。①③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拥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满生机、充满朝气,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下列说法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p><p>A.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p><p>B.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p><p>C.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p><p>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选项体现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B选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C选项体现抓住要矛盾的哲学道理,与题意相符。D选项强调了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图中的信息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ce7b6ea4/SYS201801022023099861809407_ST/SYS201801022023099861809407_ST.001.png" width="548"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①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实现了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统一</p><p>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适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错误;联系观和发展观都属于辩证法思想,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让人们不得不为当时的制俑匠人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这说明,当时的匠人(       )</p><p>①通过共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千姿百态</p><p>②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制作方案</p><p>③抓住关键部分把不同的兵马俑区别开来</p><p>④准确找到了制作不同兵马俑的切入点</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共性是一事物与此类事物的共同之处,①题肢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矛盾特殊性,如从整体与部分角度理解,题干强调的是部分的重要性,②题肢无关,排除。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变化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p><p>1986 年 6 月 25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将 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开;2016 年 11 月 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流转的 意愿,依法推行“三权分置”,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 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改革又一重大 制度创新。</p><p>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均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符合;</p><p>②真理是具体的。根据“三农”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农村土地政策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客观条件变化的需要。</p><p>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基于土地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不同作用制定不同的政策,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p><p>【解析】本题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变化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即考生可以从真理的含义、特点以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进行展开叙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p>材料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未来承担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国家区域工程。但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p><p>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设雄安新区,可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改革,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p><p>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一种改革,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p><p>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地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p><p>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其他方面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6分。)</p><p>【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通过题目的审读,可以得知答题的范围是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的解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国家区域工程”,考生可以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设立雄安新区是一种改革,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考生可以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但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考生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考生可以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