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p><p>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p><p>②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p><p>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 </p><p>④海峡两岸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强调文化的作用,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错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东坡国际文化节” 在四川眉山开幕,来自各界代表400余人出席并发表共同宣言指出,东坡文化是人类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苏东坡卓越的创作才能、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p><p>A. 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B. 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p><p>C. 东坡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p><p>D. 东坡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苏东坡卓越的创作才能、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A、B、D均是正确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是错误的,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p><p>①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 </p><p>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p><p>③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p><p>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③ 项符合题意;选项①在题中没有体现;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选项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12月,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 )</p><p>①开发其经济价值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珠算是我国的文化遗产,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珠算的成功申遗并不是为了开发其经济价值,也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申遗不是为了经济,也没有丰富传统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土豪”“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 )</p><p>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p><p>②网络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p><p>③人们接受文化受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大 </p><p>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因此,解答本题需要把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区分开来,②③属于文化现象,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p><p>①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p><p>②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p><p>③教育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p><p>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①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所以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p><p>①尊重多样,逐渐趋同       </p><p>②博采众长,为我所用</p><p>③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p><p>④不移根基,与时俱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尊重多样,逐渐融合而不是趋同,故排除。选项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要对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行动,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雷锋精神”得以弘扬,是因为这种精神能够</p><p>①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p><p>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③决定人的健康成长 </p><p>④促进入的全面发展</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适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并由此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①正确适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④正确适合题意。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p><p>①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建径,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匠文化的魅力 </p><p>③工匠糟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棱心侨值观的要隶 </p><p>④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p><p>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p><p>②表述错误,现代传媒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是重要手段; ③符合题意,“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符合题意,“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故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错误在于</p><p>A. 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p><p>B. 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p><p>C. 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p><p>D. 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错误在于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 ) </p><p>①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p><p>②中英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p><p>③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p><p>④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不同国家的文化不能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③选项表述错误,在文化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题目说明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同时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故①④入选。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0.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td></tr><tr style="height:81.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②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则</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语言呈现传统村落的人文地理、历史脉络、传统民俗,并着力聚焦代代乡民在绵延承续过程中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p><p>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p><p>②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p>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全面继承</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①项夸大了精神的作用;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15位美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发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宝藏,是基于</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p><p>②繁荣文化市场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p><p>④美术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扎根生活的画家</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获取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①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p><p>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p><p>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籍的保护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①③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题肢②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题肢④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相比,不但西方人对于汤显祖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这提醒我们( )</p><p>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p><p>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p><p>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p><p>④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p><p>A. ①② B. ①④</p><p>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③选项表述错误,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一定都要认同。题目中的意思提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①④选项正确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p><p>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话</p><p>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现实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③教育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借助大众传媒,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①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③不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p><p>A. 相对稳定性</p><p>B. 鲜明民族性</p><p>C. 较强融合性</p><p>D. 明显渗透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p><p>①热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p><p>②积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p><p>③保护民族文化,抵制一切西方文化 </p><p>④以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标准</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选项①②观点正确,选项 ③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p><p>A.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顺其自然的</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D. 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p><p>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B、D的说法是不科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经据典:“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心不正,焉能正人。”……大量媒体对这些典故追根溯源,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并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p><p>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p><p>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p><p>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p><p>④传统思想顺应时代要求才能生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大量媒体对这些典故追根溯源”表明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并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表明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会徽是由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脚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会徽的设计既展现巴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应该</p><p>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文化得以积累与发展</p><p>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p><p>③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p><p>④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会徽的设计既展现巴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应该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①②适合题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③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28日,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播出。该剧播出不足半月,无论收视率、点击率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主旋律”式的影视作品题材缺乏创新,人物形象脸谱化,非黑即白,缺少血肉,而《人民的名义》则抓住了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形象设计更加丰满。在剧情和表演上充分借鉴英剧和美剧,剧情跌宕起伏,表演生动立体。相比于传统的反腐题材,该剧深刻揭露了当前中国官场腐败现状,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了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其编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深入到监狱、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p><p> </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的名义》立足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p><p>(2)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人民的名义》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编剧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与办案检察官等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p><p>(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人民的名义》借鉴英剧、美剧的拍摄手法,以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p><p>(4)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人民的名义》大胆创新题材,深刻揭露中国社会反腐现实。</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那些动人的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意境、艺术将人生哲理、高尚情操与正能量表现出来,那些被诗歌史列入并大力传扬的诗人、词人,通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下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等名句。《中国诗词大会》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中国古诗词通过央视等媒体播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p><p>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为全力营造重温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易经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传统美德,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行为方式。</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无形中受到古诗词和作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p>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中,激发正能量,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p><p>追本溯源,这一概念可以在“和”文化中找到源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p><p>结合材料,说明“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特征。</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千百年的中华“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华“和”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延续和发展。</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p><p>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p><p>【解析】本题以“命运共同体”一词的来源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p><p>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中华文化的特征,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包容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