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了</p><p>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p><p>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p><p>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p><p>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小薇慢慢摆脱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培育和塑造健全人格,①③两项说法正确;②题肢中“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文化对人有影响,且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④题肢主导力量,表述错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关键靠自身。本题正确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袁隆平先生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p><p>A.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C.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D. 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袁隆平先生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A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B是错误的;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C是不科学的;人民群众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p><p>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p><p>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楚辞》、《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表明,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②④适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群体</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老年人</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年人</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青少年</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喜爱的文化活动</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听戏曲、打太极拳……</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看电视、阅读书报……</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上网、听音乐……</p></td></tr></table><p> </p><p>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p><p>A. 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p><p>B. 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p><p>C. 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p><p>D. 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述图表的信息可以发现,不同的年龄群体,有着不同的喜爱和活动,因此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故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p><p>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如何更好弘扬长征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p><p>②弘扬长征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p><p>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征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p><p>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民族精神日益丰富,让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斗志。 </p><p>⑤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p><p>【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如何弘扬长征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如何更好弘扬长征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首先明确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然后分别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日,当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G20大型水上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揭开面纱的那一刻,全世界再次为中国折服。张艺谋导演分享了晚会背后的故事:</p><p>① 要在水面上完成表演难度很大,张艺谋与他的团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 摸索总结改进。 </p><p>② 晚会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p><p>③ 演出名为“最忆是杭州”,语出白居易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借此主题,表达东道主心声,寄语各国朋友,期待“何日更重游” </p><p>④ 这场晚会,总导演张艺谋给出的关键词是: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 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 </p><p>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背后的故事”理论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②人们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p><p>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解析】本题以G20大型水上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背后的故事”理论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语出白居易词”“ 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调动运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人们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知识,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p><p>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p><p>(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 </p><p>(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属于原因类试题,实际是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div>
页:
[1]